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六摩爾!客服熱線:186-7688-2001

第二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發,馮小明院士等獲2020年度杰出教學獎

來源:陳一丹基金會      2020-11-24
導讀:11月20日,2020年度中國 “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 頒獎典禮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教授獲得教學大師獎。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中國礦業大學于洪珍教授、清華大學朱邦芬教授、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北京大學李曉明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教授、復旦大學李大潛教授獲得杰出教學獎。陳方平、李京陽、陳忠發、王旭龍琦、劉培超、李淼、馬朔、林子森、王仕銳、張旺獲得創新創業英才獎。

image.png

教學大師獎獲獎者張伯禮教授

image.png

杰出教學獎獲獎者合影

image.png

創新創業英才獎獲獎者合影

2019年陳一丹基金會與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引導廣大高校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激勵青年學生更好成長成才。陳一丹基金會每年捐贈人民幣1500萬元用于設立獎項,首期為期五年。

image.png

陳一丹基金會秘書長饒瑞瑞接受感謝狀

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旨在表彰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作出杰出貢獻、具有卓越影響力、扎根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每年評選一次、獎勵5-10人。教學大師獎每人獎勵150萬元,杰出教學獎每人獎勵100萬元。創新創業英才獎主要表彰創新創業成績突出的青年,每年評選一次、獎勵10人,以資助或支持創業形式每人獎勵50萬元,首屆獎項已于去年在杭州頒發。相比于去年,本屆評選工作更加關注醫學教育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精準應對了全球疫情常態化新形勢下的世界命題,深刻回應了社會大變革和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關切。

image.png

教學大師獎

天津中醫藥大學 張伯禮教授

image.png

本年度教學大師獎得主張伯禮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從事醫學教育40余年,培養了超過280名的博碩生,始終倡導強化中醫思維,注重臨床技能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創國家中醫教育標準和世界中醫教育標準,主編世界中醫核心教材,引領全球中醫教育健康發展,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創建“勇博勵志班”,創新第二課堂運行機制,修煉提升整體素質,十年來成績突出,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指導中醫藥全程介入抗疫作出貢獻,獲得國家“人民英雄”榮譽稱號。他在典禮中發表獲獎感受時,提到剛當校長的時候,媽媽的一句“你們做教師,不要誤人子弟”,影響了他的一生。他也總結出:“教師真諦是愛的教育,把每個學生當成孩子般關愛、尊重、保護和包容”。

杰出教學獎

吉林大學 孫正聿教授

image.png

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是社會科學資深教授,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3年獲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018年中央電視臺播出專題片《立德樹人·孫正聿》。孫教授是我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在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作出重大貢獻,在哲學教育改革中取得優秀成果。在近40年的教學實踐中,孫正聿教授以“有理”“講理”的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撞擊學生的理論思維、提升學生的理論境界;他創建的“哲學通論”課程和撰寫的《馬克思與我們》等著作,用現實活化了理論,用理論照亮了現實,把哲學變成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的“學養”。

杰出教學獎

中國礦業大學 于洪珍教授

image.png

中國礦業大學于洪珍教授是首屆全國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從教59年,講授課程20門,自創“啟發式創新教學法”,用愛心關懷學生成長,用情懷激勵學生奮進,為能源事業高層次人才建設作出突出貢獻。于洪珍教授出版教材《通信電子電路》立體化教材2014年被批準為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現被一百多所高校選用。于洪珍教授先后到訪30多個煤礦,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并獲得多個獎項和專利,對礦業和教育作出杰出貢獻。

杰出教學獎

清華大學 朱邦芬教授

image.png

清華大學朱邦芬教授是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至今任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教授曾與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昆先生一起確立了半導體超晶格光學聲子模式的理論——引起國際上普遍重視并被寫入教科書的“黃朱模型”。他注重人才培養,規劃并引領清華物理系再創輝煌。他長期關心國內教育和青少年學生成才,20年來一直堅持給本科生授課,為捍衛學術誠信、推動中國科技期刊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杰出教學獎

四川大學 馮小明教授

image.png

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和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馮小明教授堅守立德樹人根本,積極投身創新發展實踐,發明了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馮催化劑”和“馮反應”,為國際有機化學研究和應用貢獻了中國智慧,并將這些前沿科學研究成果融入其長期主講的本科生課程《有機立體化學》、研究生課程《手性技術》,對中小學生開展有關化學的科普講座,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和熱愛。馮教授從教三十余年,培養了出色的科學家和優秀青年外,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等榮譽和獎項。

杰出教學獎

北京大學  李曉明教授

image.png

北京大學李曉明教授是北大瑞聲慕課講席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全國政協第十一、十二和十三屆委員。李曉明教授1997年至今在北京大學工作,是中國最早的慕課組織者、實踐者和研究者,推動了慕課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他因推動慕課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獲2014年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教育獎,所講授的兩門慕課分別獲得2017年和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李曉明教授堅持為本科生上課,所創設并在全國推廣的文理學科交叉的課程《社會科學中的計算思維方法》獲2018年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杰出教學獎

華南理工大學  朱長江教授

image.png

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教授是數學學院院長、博導,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他扎根教學科研一線37載,始終堅持“常講常新,深耕不止”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親近熱愛數學。他通過教學實踐逐步總結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雙型名師”團隊構建、“四步進階”人才培養模式等教學改革舉措,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獎項,主講課程《偏微分方程》獲批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朱長江教授將他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運用到本科教學之中。

杰出教學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王華明教授

image.p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防科技工業激光增材制造研究應用中心主任,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防科技工業杰出人才獎等榮譽。“教師職業,是我一生的夢想;為祖國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是我一生的追求”。王華明教授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傾注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即使當選院士之后,依然堅持為本科生授課。他所教授的《增材制造技術》課程獲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他本人被評為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被學生譽為“最愛戴的老師”。

杰出教學獎

西安交通大學  鄭南寧教授

image.png

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教授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現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等。他創建了國內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主編《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知識體系與課程設置》,引領人工智能教育潮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養高端人才。他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擔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期間提出了“書院制”、“2+4+X”培養方案、“工程坊”創新實踐教育理念。其后領銜創辦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是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先行者。

杰出教學獎

復旦大學  李大潛教授

image.png

復旦大學李大潛教授是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及中國科學院院士。83歲的李大潛教授是本屆最年長的獲獎人。從教63年來,先后出版了近十本本科及研究生教材,獲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國家優秀獎、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獎等獎項,曾獲上海市模范教師稱號。他大力提倡并推動數學建模的教學,連續二十年擔任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主任,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關注提升學生及公眾的數學素養,大力弘揚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他主編出版了新的高中數學教材,力求將數學變成學生可親可近、喜聞樂見的課程。他獲獎時寄語:“言傳身教,首先對自己要嚴格要求,才能使學生感到熱愛數學、獻身科學、報效祖國、造福人類,不是一個口頭上的空話,而是畢生為之奮斗的一個理想。”


創新創業英才獎

獲獎人

北京大學  陳方平 

image.png

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正高級工程師,第五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獲得者。他擁有近十年電子工程與計算機軟硬件協同研發經驗、計算機視覺與傳感器智能系統多元融合研發經驗,擁有數十項國家專利,獲評中國科協“科技創業先鋒”、入圍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2020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精英榜,獲評中關村“雛鷹人才”稱號。

清華大學  李京陽

2015年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現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19年第五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冠軍。他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果研究入選MIT Technology Review評論;2015年創建北京清航紫荊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研制世界首架交叉雙旋翼復合推進無人直升機,公司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知識產權試點單位,專利軟件著作權100余項。

吉林動畫學院  陳忠發 

“新浪潮”影視制作工業流程發起人、影視全流程服務制作人。2014年吉林動畫學院畢業后投身于影視制作服務板塊, 2017年9月攜項目《如你所見全國領先的影視拍攝解決方案提供商》獲得第三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2017年獲得人民幣三千萬元天使輪投資,2019年獲得人民幣一億元A輪戰略投資。同期發起“新浪潮”影視制作工業流程,旗下公司以前期租賃品牌“APM全視角”、后期制作品牌“麥頌力為”為基石形成影視制作工業流程的閉環。

浙江大學  王旭龍琦

2013年被評為浙江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2014年末,全職投入到讀書期間創辦的杭州利珀科技有限公司,擔任CEO兼董事長,專注于機器視覺工業檢測解決方案。2017年利珀科技代表浙江大學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同年10月,被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制造業優勝企業”。

山東大學  劉培超

現于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在讀,本碩畢業于山東大學,現任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廣東省機器人智能交互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2018、2019連續兩年帶領越疆取得中國機器人品牌出口第一的成績,獲得包括德國紅點獎、美國IF獎和中國紅星獎在內的頂級工業設計獎項。

華中科技大學  李淼

武漢庫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碩士,瑞士聯邦洛桑理工學院博士。第四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獲得者。2016年5月創立武漢庫柏特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協作機器人及機器人柔性制造系統研究、開發與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創立四年以來,獲得經緯創投等機構1.5億元融資,申請及授權專利140多項,參與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中山大學  馬朔

中山大學2008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本科生,火烈鳥網絡(廣州)股份有限公司CEO、黨支部書記。2011年創立火烈鳥網絡有限公司,榮獲“廣東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廣州新生代優秀企業家”等稱號。火烈鳥網絡已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創新型企業、廣州“未來獨角獸”創新企業。公司年營收超過10億人民幣,現有員工超過500人,獲得IDG資本、廣發信德等機構累計超1.5億人民幣投資,完成B輪融資。

華南農業大學  林子森 

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計算機專業。“建行杯”第五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金獎獲得者。在校期間主持5項國家級研發課題,2017年入選硅谷BlackBox,央視《創業英雄匯》最年輕創業者,溫氏集團3D掃描項目主持人。2017年創辦邁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給鞋業產業賦能。截止至2019年,公司平臺完成數據量超過20萬,鞋款存量數據超過300萬,與公司合作的鞋企高達超過3000,覆蓋全球15個國家,滿足95%人群需求。

四川大學  王仕銳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八年制2014屆畢業生,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學者,醫聯創始人兼CEO、企鵝杏仁集團CEO。王仕銳創辦了西南地區首家互聯網醫療獨角獸企業醫聯,帶領醫聯入選國家發改委第一批共享經濟典型案例、國家工信部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獲得四川省經信廳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醫聯互聯網醫院、2020年成都市新經濟百家重點培育企業、2019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等榮譽。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張旺 

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小滿良倉”團隊創始人,第四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國賽金獎和精準扶貧獎獲得者,共青團中央青馬工程優秀學員、 “小滿良倉”團隊以消費扶貧模式,聚焦解決農產品供應鏈端問題。

image.png

參考資料

[1] 微信公眾號“陳一丹基金會”(微信號:cydjjh),第二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揭曉,https://mp.weixin.qq.com/s/4E_MaOxiNjSlRqHaTKOwRA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