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清華大學駱廣生教授: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來源:青化園      2020-05-28
導讀: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位老師,很多人說他“愛生如子,敬業如石”,他卻說“我只是在做自己熱愛的事”,他就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駱廣生教授。

image.png

駱廣生在國際會議上做報告

頂天立地做科研

1983年,駱廣生來到清華大學化工系求學,問及當初為何選擇化學工程這一專業方向時,他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影響了很多人的專業選擇,其中就包括我。同時對化學課程格外的喜愛讓我堅定地選擇了清華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系。”大學期間,系統的專業學習使他深刻認識到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逐漸確立了從事化工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職業志向。1993年駱廣生從清華大學化工系畢業并留校任教。

二十多年來,他帶領團隊立足化工前沿方向,面向社會發展和產業進步的重大需求,開展了“頂天立地”的科研工作,在微化工技術的理論體系構建和工程應用創新兩方面都做出開創性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通過與多家企業深入合作,駱廣生團隊攻克了微米級氣泡/液滴群大規模制備、微結構設備材質選擇和結構優化設計、針對復雜體系的應用可靠性三大難題,在納米碳酸鈣制備、濕法磷酸萃取凈化、己內酰胺酸團萃取等一系列典型化工過程中將微結構化工設備成功推向產業化,利用微化工技術解決了濕法磷酸高值化和清潔生產的國際工程難題,在國際上引領了化工設備微(小)型化和微化工系統從理念到工業實踐的飛躍,先后獲得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高效化工、綠色化工、安全化工”的理念,正在駱廣生團隊的努力下一步步變為現實。駱廣生本人也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化工學會侯德榜化工科技創新獎等多個榮譽稱號。他帶領的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創新團隊獎。


image.png

駱廣生團隊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集體合照

立德樹人承師風

駱廣生研究生學習期間師從我國著名的化學工程學家汪家鼎院士,汪先生是中國核化工技術奠基人之一,也是化工領域一代學術大師。汪先生從教60余載,悉心培養了一大批在中國化學工程的學術界、教育界和產業界發揮重要作用的優秀人才,他言傳身教、治學嚴謹的精神品格深深地影響了駱廣生。

“汪先生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從沒停止過學習”。雖已在核燃料后處理領域取得巨大成就,但汪家鼎先生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學習,60多歲還主持并出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汪先生關心關愛每個集體成員”,駱廣生回憶起讀博時每次向汪先生匯報研究工作的情景,“已經70多歲高齡的汪先生每次都會專注地聽取我的工作匯報,指出問題并給出十分中肯的建議,這對我的影響很大”。如今,在每次的組會上,駱廣生都會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針對每個學生的工作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方案。

image.png

紀念汪家鼎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

作為汪先生的學生,駱廣生秉承了他嚴謹治學、辛勤育人、身體力行的風范。傳承師德,以身立教,恪守師魂是駱廣生的真實寫照,在他的悉心培育下,王玉軍、呂陽成、徐建鴻、王凱、張吉松畢業后均留校任教,課題組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

良師益友育英才

從教二十余載,駱廣生時刻把學生發展放在心頭,“不同學生的成長需要培養不同的能力,老師應該深入了解、發現學生優點,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培養方式的改變”。在和駱老師的交流過程中,他坦言學校提倡的“教學相長、良師益友”才是良好的導學關系,也是他與學生的相處之道。

駱老師以實際行動踐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王玉軍老師回憶,課題組在90年代中期從事膜萃取研究,但總體傳質速率較慢,駱老師創新性地想到利用多孔膜的微孔作為分散孔,將水相或油相穿過膜孔生成微米級液滴,極大增強了傳質速率,從而發明了膜分散微結構反應器,為微反應器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沒有特殊安排,駱廣生每天都會很早來到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多年如一日。雖然每天行政事務繁多,但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去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與學生討論實驗難題。學生給他發的郵件,一般當天內都能得到答復。這種嚴謹的態度在修改學生論文上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張吉松回憶,駱老師對他畢業論文中的標點符號、字符的斜體,都一一進行修改,這種“連標點符號錯誤都不能放過”的態度影響張吉松至今。

“駱老師是一個很儒雅很純粹的人,儒雅來自于他淵博的學識和崇高的品格,純粹來自于他對科研的熱愛和嚴謹勤奮的治學態度”。呂陽成讀書時曾和駱老師一起去企業開展工業試驗,這個技術在實驗室開發階段比較順利,但在工業試驗中遇到了比較大的問題。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和規律,駱老師每天在裝置上觀察16小時,連續觀察近一周,終于查清了工業中缺失的環節,最終確定了設備優化的方向。駱老師積極認真、吃苦耐勞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呂老師。后來在駱老師的帶領下,他們的團隊在微化工技術凈化濕法磷酸中取得重大突破,真正做到了“十幾年磨一劍”和“咬定青山不放松”。

駱廣生不僅是學生科研道路上的導師,更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研究生階段是學習到工作的過渡階段,不少同學讀研階段都會感到迷茫和無助,徐建鴻在博士生三年級時研究課題遇到了瓶頸,沒有好的思路,對未來發展十分迷茫,駱廣生主動找他探討課題后續研究前景和值得關注的方向,幫助他樹立信心,也為他接下來取得科研突破,進而走上一生的科研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研究生培養方面,駱廣生鼓勵研究生同學要努力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溝通的能力,同時調節好自己的心理,腳踏實地工作,不急功近利,保持一顆平常心,他說“當你做到這些時,那些困惑和迷茫就會自動消失了”。駱廣生認為,研究生課題研究應是導師和學生共同探索的過程,做科研最重要的是投入,科研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的過程。

生活中,駱廣生是大家眼中典型的“慈父”。每次出國開會,他都會給學生帶些好吃的回來。“每年過年,我們都會去駱老師家聚餐,駱老師和師母會為我們準備一大桌吃的。”駱老師的課題組一直以融洽和諧出名,王凱坦言自己現在課題組融洽向上的氛圍都應歸功于駱老師的言傳身教,他也在努力向駱老師學習,最大程度地關愛學生,做一位合格的良師益友。

駱老師以身作則,教學相長,把學術研究放到學生成長成才的大目標下去考慮,產出了一系列優秀成果,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培養的學生中2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人獲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0余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獲清華大學學位論文優秀獎。駱老師因為人才培養貢獻突出榮獲評北京市優秀教師,首批入選清華大學“良師益友”名人堂。

他說“學生培養,育人為本,因為熱愛,所以堅持”。用“教學相長、良師益友”來形容駱老師,應該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參考資料

[1]微信公眾號青化園(ID:gh_1d53c79c85e7),專訪 | 駱廣生: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