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交叉學科的戰略提升及建設緊迫性在多個場合被提及:
當下國家正在進行的“雙一流”建設中,一流學科建設是其基礎和核心,而學科交叉是非常重要的途徑,為了更好地推動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相關管理部門正在為學科交叉創設良好的環境,鼓勵和推動交叉學科研究的開展;改革目前偏向于單一的學科評價體系,建設多元的學科文化;培育多學科復合背景的人才。
10 月 21 日,國新辦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現任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針對后續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新部署,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優化投入結構,加大對冷門學科、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長期穩定支持,為科研人員靜心思考、潛心研究、全心投入提供更好的服務,支持和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闖創新“無人區”。
早在 2016 年時任中國科協副主席李靜海(現科技部黨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發布了 2014-2015 年度學科進展研究成果,指出當前學科發展仍然存在四大問題。
“目前我們對基礎研究重要性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沒有形成良好的適合基礎研究發展的環境和文化,科研工作評價系統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原創性、戰略性的研究成果不能獲得應有的認可”,李靜海表示,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意識不強、學科劃分存在局限性、科技成果轉化難等諸多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我國學科發展的癥結。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研究報告建議應該五個方面入手:一是一是改革評價體系、加強基礎學科建設,二是優化學科布局、促進學科交叉,三是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融合,四是協調科技政策與經濟政策、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五是增強原始創新意識、營造原始創新文化。”
李靜海院士的五個方面理念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措施中體現并且加強,大家不妨回顧一下近年來的改革措施。目前自然科學基金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新進成立的交叉科學部將對當前的學科發展帶來更大的發展促進力,相信 2021 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也會帶來較大的變化,各申請人務必密切關注!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