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田老師交談,平實有力的話語在心里泛起波瀾,他的信心和憂慮,責任和期待,感動著我們。他是所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也是廈大里教書育人的老師。
今天,讓我們和田老師聊聊,想必會有所收獲。
Q:在您身處廈大的30多年間,您認為現在的學生和以前的學生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
A:過去的學生似乎更加勤奮好學,更加認真踏實,在我們那個年代,入學率大約是5%,同學們都為自己能夠進入大學感到慶幸,大家格外珍惜,學習占了吃飯睡覺以外的絕大多數時間。對一個學校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群有朝氣,上進,勇于攀登科研高峰的年輕人。因為科學屬于年輕人,很多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是由年輕人做出來的,所以我們更需要對年輕人加以重視, 我們要形成一個更好的環境,培養德智體優秀的年輕人。
Q:您認為對于一個做科研的人,應該有怎么樣的科學素養?
A:我覺得要具有樂于挑戰科學難題,樂于探索未知現象以及要有能夠承受長期失敗的心態,因此,對于解決科研難題的執著和著迷是非常關鍵的,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受內心驅動的。為了考試分數和排名,為了出國和找到高工資待遇的人可能都不適合以科研為終身事業。
Q:您能為后輩學子提出一些建議嗎?
A:敢為先,重細節,合為貴,這是我根據廈門大學化學學科的老一輩學者代代相傳的學術和科研傳統所總結出來的九個字。我認為老先生們那種敢為先的理念和層次跟我們現在的很不一樣,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敢于開拓一個與導師不一樣的全新科研方向,這個敢為先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的。并且光有勇氣是遠不夠的,科學基礎打不好和知識面不夠寬,也是不行的。因此,重細節就是一定要細致扎實的學習,打好基礎并融匯貫通,才能較順利進入一個新領域,最終成為帶頭人。重細節還有一層意思是做科研時要注重任何一個細節。很多的重要科學問題就是在細節上挖掘出來的。現在的研究生一邊實驗一邊看手機的現象還是較普遍的,還有些學生不注意實驗室衛生和整潔,任何科學實驗過程都需要一步一步,非常干凈,否則會浪費大量時間和資源而得不到好的結果。有人說,成敗在細節,這是千真萬確的。既要敢為先,又要重細節,個人的知識面、時間精力是不夠的,(科研和學習等都)很需要合作。特別是想要有大的突破,就需要更大范圍的合作,拓展至全國乃至全球的合作。我覺得現在學生的合作變少了,這是個很不好的趨勢,這與目前發表論文和獎學金的排名等政策和規定是有關的,如何推動老師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是需要學校乃至教育部重視和改進的問題。
Q:對于95周年校慶,您有什么期待?
A:這次校慶以學術為主線,邀請了一批國際著名學者,我很支持這種形式。也期待同學們利用好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報告人都屬于敢為先者, “先”這個字不是在跑道上比賽誰跑的快,而是一種爬在山上,前面沒有路的先,這種的難度可是完全不一樣的。每一個成功者的道路都很艱辛,他們的分析、思維和看問題的角度以及解決難題的方法都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可能會終身受益。
如田老師所言,敢為先,重細節,合為貴是一代代廈大化學人總結出來的寶貴的學術科研經驗,很值得我們給予重視和傳承。當今的學習和科研硬件設施遠勝于從前,我們更應該注重軟件建設,擔起傳承優秀傳統的重任。
參考資料
【1】微信公眾號廈大化院推文博物館(ID:XDHYXSH),【院士訪談】田中群——敢為先,重細節,合為貴,https://mp.weixin.qq.com/s/KnlOdzZ6CwHk4diCiCPE0A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