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ICF | 專輯 | 紀念徐光憲先生百年誕辰

來源:Frontiers Journals   高松   2020-11-07
導讀:今天適逢徐光憲先生百歲誕辰,ICF 鄭重推出文章特輯,通過集合海內外稀土化學領域的前沿進展,致敬“中國稀土之父”! 該專輯由徐先生的學生,ICF主編,高松院士組織發表,并撰寫前言。專輯文章于2020年底前免費閱讀,部分文章仍在持續收錄中。

徐光憲 生平

image.png

徐光憲(1920-2015),浙江紹興人,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化學家、教育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光憲先生194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49年至195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先后獲得理學碩士和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51年5月受聘北京大學化學系副教授,1961年晉升為教授。歷任北京大學放射化學教研室主任、原子能系副主任、稀土化學研究中心主任(1986-1999)、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任中國稀土學會副理事長(1980)、中國化學會第22屆理事會理事長(1986)、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任化學學部主任(1986-1994)、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主席(1991-1992)。先后擔任過《中國科學B輯:化學》、《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國稀土學報》等學術期刊主編,《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無機化學學報》、《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學術期刊副主編。

徐光憲先生研究興趣廣泛,善于將量子化學理論計算與實驗研究相結合,將基礎研究與工業實踐相結合,在稀土化學與分離、配位化學、量子化學理論與計算等領域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徐光憲先生于1957年開始從事核燃料萃取化學研究,于1962年提出新的萃取體系分類方法。他對各類萃取體系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從中總結出的萃取過程一般規律,特別是協同萃取規律,對解釋萃取現象,設計和預測新的協同萃取體系有重要指導意義。同期,從Pr/Nd體系分離開始,他系統地開展了稀土分離方法的理論、實驗和工業化研究。他運用配位化學和溶液平衡等理論,設計萃取劑和絡合劑同時使用的“推拉”體系,將Pr/Nd分離系數從1.4提高到4以上,是當時國際上的最高值。針對常用的Alders液液萃取理論存在的問題,他提出“混合萃取比”(EM,即稀土混合組分的總萃取比)的新概念以及“EM恒定”的新假設,在國際上首次創建了適用于稀土分離的串級萃取理論,推導出計算最優化工藝參數所需的全部理論公式,建立了仿真計算串級萃取動態過程的數學模型。該理論和方法先后在包頭稀土礦和南方離子型稀土礦的萃取分離工業中廣泛推廣應用。這些成果為中國的稀土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量子化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化學鍵四極矩對生色團的微擾作用是決定旋光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簡便的判斷多電子原子軌道能級排布的n+0.7l規則;改進了計算原子電離能的Slater方法。通過對結構數據和量子化學計算結果的分析與總結,徐光憲先生提出了共價和配位數的新概念,給出了共價的量子化學新定義。基于Hoffmann等的分子片概念,他提出nxcπ規則(n為分子片數,x為分子超額電子數,c為環數,π為π鍵數)。這為全部無機和有機分子提供了一個新的分類方法,成為溝通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橋梁,可用于預測新化合物結構與合成。同時,徐光憲先生開展了稀土量子化學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起適用于稀土化合物電子結構研究的INDO方法和計算程序,結合他提出的共價新定義和nxcπ規則,對稀土化合物的成鍵進行了詳細分析,澄清了很多概念,是對稀土量子化學和物理無機化學發展的重要貢獻。

在配位化學領域,在20世紀50年代,徐光憲先生提出并證實堿金屬離子與配體的絡合作用。并提出“絡合平衡吸附”理論,簡便地描述了溶液中弱配位平衡反應過程。徐先生在配合物的結構和光譜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發光稀土配合物、磁性分子固體材料和稀土納米材料化學等新領域。

image.png

▲霞光—徐光憲、高小霞1951年回歸新中國

徐光憲先生非常重視教育和人才培養,先后開設過物理化學、物質結構、量子化學、統計力學、原子核物理導論、配位場理論、絡合物化學、萃取化學、高等無機化學、分子光譜等多門課程,對北京大學乃至全中國的化學學科建設起到了奠基和推動作用。他主持編寫的《量子化學-基本原理和從頭計算法》、《物質結構》、《萃取化學原理》、《稀土的溶劑萃取》、《稀土》等教材和學術專著,在中國化學界人才培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基于在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上的杰出貢獻,徐光憲先生曾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7)和三等獎(1987)、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1988)、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1)和二等獎(1999)、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4)和科技成就獎(2005)等多種獎勵,并榮獲200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今年11月7日是徐光憲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無機化學前沿》邀請了稀土化學、配位化學、量子化學相關領域的學者撰寫研究論文集結成本期文集,以紀念他在無機化學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杰出貢獻。

參考資料

【1】微信公眾號Frontiers Journals(ID:FrontiersRSC),ICF | 專輯 | 紀念徐光憲先生百年誕辰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