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學專業教學中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山東大學化學學科和化學專業是教育部批準建設的首批“雙一流”重點學科和專業,是我國化學及相關學科最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學科自建立以來,秉承山東大學“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始終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尤其注重本科教學,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高校的常規課程和課堂教育教學中,專業課程所占比例遠遠超出思政課程。如何在化學專業教學中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在山東大學本科生院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的支持下,化學院《無機化學》課題組以《無機化學(2)》課程思政建設為立足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與研究。
以往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更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發展和提升,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領并不清晰明確,偶有為之,尚不系統。如何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將培育科學素養與引導價值追求進行有機結合,做到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無機化學》課程組一直在進行深入思考和積極實踐,在傳授專業性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亦注重培養和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迸發出高昂的學習熱情,增強專業認同感和責任感,將思政要素自然地融入專業課教學中,建立起有化學專業特色的、系統的全方位育人的意識和切實可行性的教育教學方法。
更新教學大綱思政要素與科學素養有機融合
《無機化學》作為化學專業的第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化學專業的導論課,不僅為高中與大學的知識體系的銜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是后續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基石。課程分為兩部分,歷時一學年。《無機化學(2)》主要包含配位化學基礎和元素化學兩部分。課程要求學生注重物質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建立以功能為導向進行結構設計的科學思路,并能運用基本化學原理和元素化學的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的化學問題。在基于OBE理念的新編《無機化學(2)》課程大綱中,突出體現了課程的思政要素與科學素養的有機融合:
1.在元素化學中穿插介紹生活中的化學以及化學在環境、生命、材料、能源、食品衛生等方面的應用,體現化學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地位,適當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化學的發展有機結合,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注重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思想方法,具備持續地自我學習能力,為今后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貫徹OBE理念分層次多模式更新課程設計
化學專業一直采用大類招生分專業培養的模式,化學課程分別針對拔尖人才班、理科基地班和普通班進行分層次的培養模式,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需求,以及各層次培養方案的要求,根據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學生,《無機化學》課程組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進,真正將OBE教育理念貫穿無機化學教學的全過程。
1. 在課程的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體現科學與文化的辯證關系,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科學的方法論消除以往人們對化學的誤解好偏見,讓人們正確認識化學在社會發展和進步、在國家富強道路中的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認識到化學的美與好。
2. 理解與體會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為人類和社會服務,初步建立“綠色化學”的基本思路,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洞悉我國化學家化學領域的貢獻,培養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愛校情懷,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批判性思維。
3. 適時將教學內容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體會中華傳統中的包含的化學知識。鼓勵學生勇于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并通過實踐加以檢驗。同時,在現代工業的發展中應注重環境保護,人類的發展進步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神奇的‘綠色’打印紙,汝之毒藥、吾之良方。”印志磊老師的多個教案設計在山東大學2018首屆課程思政教案設計大賽中獲一等獎,為其他相關專業的老師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提供了有益啟示。
發揮名師示范打造高水平教師團隊
《無機化學》課程組教授3人、副教授3人,年齡、學緣結構合理,擔任不同層次學生的《無機化學》課程。宋其圣教授作為“山東省首屆教學名師”,一直負責課程和教學團隊的建設,他始終將“為國育賢、立德樹人”做為自己的使命,潛心教學30年,影響并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并獲得“2019山東大學本科教學卓越獎”。賈春江教授獲得“2018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二等獎”,印志磊老師獲“2013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理工類)二等獎”。
宋其圣教授提出的“三分教學法”將學科知識傳授、思想方法引導、道德品質培養三者相結合,帶領課程組老師們充分挖掘梳理《無機化學》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要素,舉一反三,將每個案例根據需要應用在不同的知識點教學中,將其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統一。目前,課程思政已成為《無機化學》課程組每一位老師的教學意識與教學習慣。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立德為先而后樹人。《無機化學》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還充分依托儒家文化發源地和山東大學深厚的文史哲底蘊優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專業內容融合滲透,課程組老師們探索出具有化學學科特點和專業特色的、具有鮮明山大風格的分層次多元化的專業理論課與思政育人有機結合的模式。這也將為助力推進和實踐深化全校乃至全國同類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探索創新貢獻一份力量。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