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石菖蒲中抗真菌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導向分離、鑒定及抗菌活性評價

來源:云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07-24
導讀:最近,云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羅曉東研究團隊為尋找抗菌活性高、低毒性和成本的藥材組分,對藥用植物資源庫進行了抗菌活性篩選,僅篩選了400余個組分即找到了抗菌活性良好的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天然提取物(60%乙醇段,AT60)并對其物質基礎、藥效關系和作用機制進行了系統研究。

致病微生物是導致人們患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支原體的統稱,常常被簡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當前,多重耐藥的病原細菌和病原真菌(超級細菌和超級真菌)的感染,威脅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每年,全球有近100萬人死于無法用普通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且當下病原體耐藥性演變空前加快、新型抗生素研發周期過長,現有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大大降低,人類有可能面臨無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后抗生素時代的到來。2016年至2019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連續發布警告,具有多重耐藥性的菌株-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已在全球多處出現,可能會造成致命的感染。

天然產物一直是抗致病微生物藥物發現及應用的主要源泉,從植物中提取分離的多種抗菌成分在臨床上已有廣泛的應用。面臨即將到來的后抗生素時代,從天然產物中尋找抗菌化合物或組分具有愈來愈重要的意義。

云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羅曉東研究團隊面向天然產物學科前沿和地方社會及經濟需求,自2018年開始構建天然藥物研究與應用轉化中心,并建設藥用植物、微生物資源庫和天然產物化合物庫,截至目前為止,通過學校各部門與團隊師生的通力合作,目前已建成擁有LC/MS-QTOF、NMR等大型儀器與20000余種化合物與組分庫的綜合性研究平臺。平臺以藥物化學、藥理學為研究基礎,通過與生命科學等多學科交叉合作,可完成從活性成分挖掘到抗菌、抗腫瘤等多種活性研究工作,開展天然產物結構與功能的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

最近,團隊為尋找抗菌活性高、低毒性和成本的藥材組分,對藥用植物資源庫進行了抗菌活性篩選,僅篩選了400余個組分即找到了抗菌活性良好的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天然提取物(60%乙醇段,AT60)并對其物質基礎、藥效關系和作用機制進行了系統研究。

體內體外活性研究發現AT60具有良好清除白色念珠菌的活性,且在同一藥物濃度(51.2 ug/ml),殺菌效果優于市場一線抗真菌藥物—氟康唑。AT60為含細辛醚主要活性成分的組合物,經過高分辨質譜QTOF-LC-MS分析,AT60主要由苯丙素類、酚類、倍半萜和二萜類化合物組成。在抗菌活性指導下,分離AT60中的化合物,得到主要抗菌活性成分γ-細辛醚、kmeriol、acotatarone C、α-細辛醚、β-細辛醚、細辛醛;使用LC-MS分析,進一步鑒定到萜類、酚類等25個特征主成分化合物。并系統評價了單體與組合物活性、體內藥效,為進一步研究AT60抗菌作用機制,通過代謝組學和熒光染色分析驗證,AT60可干擾白色念珠菌PKC合成途徑,破壞生物膜形成,抑制菌株增殖。相關成果“Bioguided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ctivity evaluation of antifungal compounds from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發表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https://doi.org/10.1016/j.jep.2020.113119。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王兆杰,碩士研究生朱顏燕為共同一作。通訊作者為羅曉東教授。研究工作得到云南省重大科技計劃(2019ZF003, 2019FY003004)的資助。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