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糖類物質種類多樣,包括寡糖、多糖和糖綴合物等,這些糖類化合物參與了細胞結構構建、信號轉導以及通路激活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學過程。特別是在免疫響應過程中,糖類物質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免疫細胞表面存在多種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受體,這些受體可以和不同糖類結合,從而活化免疫系統。以天然復雜多糖作為藥物分子或以糖類受體作為藥物靶標,在免疫相關疾病的研究和藥物開發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天然多糖通常分子量較大、結構復雜且均一度差,難以獲取結構明確的分子進行系統的構效關系研究,因而極大限制了這類化合物在醫藥領域的進一步應用。相比之下,使用人工合成的糖綴合物骨架模擬天然復雜多糖,將可能精準地控制化合物結構并進行合理優化和改造,有望獲得新的具有免疫活化作用的分子或可用于相關疾病治療的先導結構。董甦偉團隊設計并使用自組裝多肽作為骨架結構,以天然存在的糖苷鍵連接單糖,形成糖肽綴合物組成的納米顆粒,進而模擬天然復雜多糖以多表位結合相應受體的模式。在合成得到含有不同單糖的幾類糖肽綴合物中,經甘露糖修飾的結構在形成納米顆粒后顯示出顯著的免疫激活效果:在體外細胞實驗,以及小鼠體內作為免疫佐劑,均展現了良好的免疫活化效果和生物安全性。與文獻報道的基于脂質體、樹枝狀分子等的多糖模擬結構相比,使用該自組裝糖肽作為骨架,具有易于合成、修飾和改造,生物兼容度高等優勢,也為后續進一步優化自組裝單體結構、發現更有效和適宜搭載的糖表位,以及更深入探索糖鏈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一個適宜的平臺。
該研究獲得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大學臨床醫學+X青年專項等項目資助。我院六年制學生王翰軒、劉智超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董甦偉研究員為該文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001264
作者簡介:
董甦偉,博士,北京大學研究員、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藥學院化學生物學系主任、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入選北京市第八批“優秀青年人才”。長期致力于蛋白質化學合成和糖基化功能研究、多肽及蛋白藥物的合成及改造,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Adv. Sci.、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等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作為負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2018)、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2018)等資助。先后獲得2016中國國際多肽大會“青年多肽科學家獎”、2018“中國藥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物化學獎等獎勵。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