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平臺分子,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妝品、藥物、聚合物等多個領域,尤其是可用作制備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預計2022年其全球需求量高達4 × 105噸。然而其產能受限于高效催化劑及合適原料的不足,生物發酵法效率低且需要繁瑣費時的分離提純,而傳統化學催化通常需要用到有毒試劑(如氫氰酸或乙醛)。針對這些問題,近年來已經發展了通過氮雜環卡賓金屬催化劑實現山梨醇到乳酸(C6到C3)和甘油到乳酸(C3到C3)兩種脫氫催化轉化,其中都涉及到兩種共同中間體,從理論上講通過乙二醇和甲醇交叉偶聯(C2+C1到C3)也可生成同樣的中間體,進而得到乳酸。然而,乙二醇和甲醇的交叉偶聯極具挑戰性,因為催化劑不僅要可以選擇性的將原料脫氫生成所需中間體,而且要選擇性的催化二者間的交叉偶聯而非自偶聯、過渡氧化、酯化、乙二醇的聚合等副反應。因此,如何增強催化劑選擇性及活性是實現該轉化的關鍵點和難點。
近日,復旦大學化學系涂濤教授和徐昕教授等人基于金屬-配體協作的理念,以包含三個氮雜環卡賓配體的新型三氮雜環卡賓銥化合物(tris-NHC-Ir)為催化劑,實現了乙二醇和甲醇通過脫氫交叉偶聯選擇性制備乳酸,反應表現出極高的轉化率和選擇性,反應轉化頻率(TOF)高達3660 h-1。實驗及DFT計算表明金屬配體的協作至關重要,金屬中心Ir的催化活性隨氮雜環卡賓個數增加而增加,即mono-NHC-Ir < bis-NHC-Ir < tris-NHC-Ir。控制實驗、高分辨質譜、核磁、單晶等實驗結合理論計算闡明了反應機理。首先,tris-NHC-Ir上的CO解離形成配位空穴,其可催化乙二醇、甲醇脫氫形成相應的醛,同時自身從Ir(I)轉變成二氫物種Ir(III)。所得醛進行交叉偶聯形成中間體GAL,然后進一步在強堿性條件下通過分子內坎尼扎羅(Cannizzaro)反應轉化成乳酸。
這類新型選擇性交叉偶聯反應原料簡單易得、催化劑效率高、反應原子經濟、僅有氫氣作為副產物,因此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為乳酸的綠色合成提供了新的制備途徑。
這一研究成果近期作為Hot Paper發表于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0421-10425,并被選入熱點文章集Hot Topic: C-C Coupling。碩士生吳嘉杰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涂濤教授、徐昕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本項目得到了科技部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支持。
全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2002403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