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萜類天然產物由于具有復雜的化學結構和良好的生物活性,其全合成一直是合成化學的熱門研究領域。然而,具有14-羥基[3.2.1]橋環結構的二萜(圖a),由于其連續手性中心多、合成挑戰性更高,而鮮有全合成報道。藍萼甲素(Glaucocalyxin A)則是該類二萜的代表分子之一,其不僅具有良好的抗腫瘤與抗炎活性,而且結構復雜,包含四個全碳環和7個連續的手性中心,至今沒有全合成報道。
賈彥興教授團隊通過一系列高立體、化學選擇性反應實現了藍萼甲素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圖b)。該研究從環己烯酮出發,經不對稱邁克爾加成串聯酰基化、Mn(OAc)3介導的自由基環化構筑關鍵氧代[3.2.1]橋環、分子內Diels-Alder反應構筑天然產物骨架和后期升高氧化態,最終實現了藍萼甲素的首次全合成;該研究不僅為藍萼甲素及其衍生物的藥學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更多含有氧代[3.2.1]橋環結構天然產物的合成開辟了新思路。
2012級六年制碩士郭九州和2018級博士生李波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5932
【賈彥興教授簡介】
賈彥興教授長期從事天然產物合成及藥物化學方面的研究,聚焦于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且來源稀缺的復雜天然產物高效全合成研究。為了解決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且來源稀缺的復雜天然產物的來源問題,建立了多個仿生合成新策略和新方法,實現了60多個天然產物的高效全合成,大幅度提升了部分目標產物的合成效率,解決了天然來源稀缺的難題,為深入研究其生物學功能及藥物開發提供了物質保障,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服務國家藥物創新重大需求。在此基礎上,發現角蒿酯堿和它的兩個類似物有望開發成新型治療神經性疼痛的藥物。以通訊作者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獲批4項專利。曾獲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第四屆中國藥學會-以嶺生物醫藥創新獎、2011年中美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聯合會“杰出青年教授獎”、2010年和2013年兩次亞洲核心計劃學術報告獎、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2008年第十一屆中國藥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物化學獎等。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