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上海有機所多項科研成果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余金權教授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來源:上海有機所      2020-05-20
導讀:5月19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召開了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市委書記李強等領導為獲獎代表頒獎,并作重要講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得本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余金權教授獲得本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

5月19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召開了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市委書記李強等領導為獲獎代表頒獎,并作重要講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得本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余金權教授獲得本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授獎308項(人),其中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田禾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陳亞珠教授上海市科技功臣獎,授予許琛琦10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自然科學獎43項,技術發明獎31項,科技進步獎205項,科學技術普及獎15授予2位外籍專家國際科技合作獎。 

  烴類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化是有機合成化學中最重要的基本反應之一,發展高效、高選擇性的烴類氧化新反應具有重要意義。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為完成單位,由劉國生研究員等人完成的成果“基于高價金屬中間體的選擇性氧化反應研究”,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的大力資助下,通過學科交叉,將過渡金屬催化分別與氟化學自由基化學相結合,發展了一系列烴類選擇性氧化官能團化的新反應,取得主要成果:基于高價銅物種的反應特性,首次提出金屬銅催化自由基接力新概念,發展了一系列銅催化的不對稱自由基新反應,實現了芐位碳氫鍵不對稱氰化反應,從而以最短路線將簡單石化產品直接轉化為重要的手性藥物前體;基于高價鈀物種的高活性,利用金屬鈀催化氧化氟化策略和提出烯烴的氟鈀化新概念,實現了系列烯烴的選擇性氟化及其相關反應;為含氟雜環化合物高效合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高價鈀中間體的特性,通過發展碳氫鍵活化的新模式,實現了烯丙位碳氫鍵的選擇性胺化等新反應,解決了以往催化效率低等問題。該項目研究成果對推動金屬有機化學/氟化學/不對稱自由基化學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劉國生研究員團隊

  遵循“師從于自然、認知于自然、創新于自然”的研究思路,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為第一完成單位、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二完成單位,由劉文研究員等人完成的成果“微生物源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和分子創新”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的大力資助下,專注于微生物產生體系中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建立和酶學機理闡明,致力于發展天然產物發現新策略,并運用合成生物學的理念加速小分子的演化過程并擴展其用途,取得主要成果:系統性揭示了硫肽等多個代表性抗生素家族的生物合成機制,豐富了基于普適性與特異性規律認知小分子自然演變法則的理論;闡明了包括酶促D-A、自由基介導的片段化重組等酶學反應機理。其中,小分子硫醇參與的生化反應,是近年來國際微生物生化領域的重要發現;提出了"復用組合生物合成"新策略,發展了一系列基因組水平的新方法用于微生物中天然產物的發現和結構、用途擴展;采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設計的抗生素新工程菌株提高了產品產量和質量,在大宗工業發酵產品技術發展方式變革方面產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劉文研究員團隊

  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為完成單位,由房強研究員等人完成的成果“高性能有機低介電常數材料的研究”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的大力資助下,發展了多種具有優異耐熱性、力學性能以及良好加工性的低介電常數材料,并通過發展相關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研究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系,為發展高性能低介電常數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為打破國外封鎖,解決我國在該領域“卡脖子”難題做出了有意義的研究工作,主要成果:針對微電子行業發展急需的超低介電常數材料,發展了多種含氟低介電常數聚合物。特別是在合成方法上進行創新,獲得了適合制備多官能度單體的高效方法,為含全氟環丁烷聚合物的規模化制造提供了可靠且簡單易行的途徑;為了提高低介電常數材料的耐熱性,設計合成了系列含有苯并環丁烯或炔丙基等熱固性基團的加工性良好的聚合物,固化后形成的交聯樹脂顯現出耐熱性高、優異的尺寸穩定和低的介電常數,較好地滿足了業界對高耐熱低介電材料的需求。突破低介電常數材料的原料獲得途徑,創新性地以生物質資源為原料制備低介電常數材料,通過合成方法的探索,成功地將我國特有植物資源大茴香腦轉化為高性能低介電常數材料。 

房強研究員團隊

  余金權是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榮譽會士,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家。余金權教授2011年起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開展合作,他是國際上惰性碳氫鍵活化領域頂尖的、最為活躍和知名的科學家之一,為國內多個研究所和大學培養了一批杰出青年人才,邀請了一批國際著名學者來到中國,加強了國內學者與國際間的交流,為我國金屬有機化學領域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余金權教授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