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有機化學》課程組網上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有機化學》授課教師佘能芳在網上開學前積極聯系課程組老師傳達網絡教學具體安排,并結合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有機化學網上教學指導方案》等文件。課程組老師們多次利用QQ群在線上進行備課研討、交流教學心得等,共同貫徹“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線上授課前,各位老師便積極主動地完成了網絡教學的各項準備工作,在云課堂、課程QQ群等線上平臺上傳分享相應課程材料,陳建老師還自主研發互動微課件《基礎有機化學自學教程》供同學們學習。
同時,老師們積極探索多元網絡教學模式,利用慕課資源和各類直播課堂,合理使用課堂互動平臺,課程配套建立了“進出門測”、“學習要求”、“課堂練習”、“章節測試”等模塊,做到了“課前預習、課上教學、課后輔導”等教學操作。結合學生們的課堂反饋,各位老師在課程組群內分享上課經驗和心得,交流授課所遇到的問題,相互幫助,相互促進。
劉盛華老師——“線上”+“線下”,培養學習自主性
我院副院長、《有機化學》課程教師劉盛華指導班級學生將線上和線下學習相結合。居家學習應重視線上資源,如清華大學李艷梅教授《有機化學》慕課、陳建老師開發的學習軟件以及電子課本等。同時,劉老師提前向學生們布置預習時需解決的問題,并要求提供相應材料。線上授課時,則通過“騰訊課堂”平臺與同學們交流互動,向同學們講授章節重點內容,了解同學們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并在課后布置相應作業,在QQ群內進行答疑。
石德清老師——暖心課堂,分享疫情期間的化學實例
《有機化學》課程教師石德清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努力打造好“讓學生滿意”的《有機化學》課堂。石老師在上學期結束時便上傳了本學期的部分課間供同學們假期預習,同時在本學期開學之前將剩余課件及學習內容上傳至云平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應同學們要求,石老師課堂率先采用“騰訊會議”軟件,開展網絡直播課程的教學工作,深受學生好評。為保證學習的連貫性,石老師利用周末主動增加一堂長達兩小時的波譜課程,吸引了不少其他班級同學旁聽。此外,為激發同學們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石老師為同學們分享了疫情期間廣受關注的新藥“瑞德西韋”的合成路線和反應機理。同時,老師及時向同學們傳送學校的通知安排,堅定同學們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心。
佘能芳老師——創新教學,發揮“課程思政”引領作用
特殊時期,網絡教學既要保證基本的課程教學質量,同時要將課堂與思政相結合,發揮專業課程價值引領作用。《有機化學》授課教師佘能芳在授課過程中結合疫情防控現狀,積極向同學們傳遞社會正能量。同時,佘老師為了確保線上教學正常運行,并努力保持教學進度、保證課程容量和質量,做到標準不降、內容不減、效果不差,積極采取網絡教學創新方案。學生在課前課后利用“云課堂平臺+QQ群及微信群+有機化學學習軟件”進行“預習+練習+答疑”。在正式授課前,為防止網絡阻塞,佘老師做了三手準備,對多種授課平臺提前進行測試檢查通達性,最終確定“騰訊會議”平臺,通過“視頻語音直播+PPT共享+手寫板書”等技術授課。授課過程中,佘老師重視教學反饋,在講解過程中不斷進行互動,保證同學們的聽課質量,效果良好。
余廣鰲老師——克服困難,積極開創研討式課堂
網絡教學期間,《有機化學》課程教師余廣鰲積極想辦法克服遠程教學困難,保證學生們在家里也能學好知識。余老師推薦同學們在課前使用陳建老師開發的單機學習軟件進行預習,可以自行安排時間,分階段地進行學習。在預習中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多思考多琢磨,也可以利用記錄下來。在網絡授課時,余老師通過前期的練習和收集同學們學習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并將班級學生劃分小組,安排同學們查閱資料,開展研討式課堂。
陳建老師——教研結合,推廣網絡教學新手段
自主研發《基礎有機化學自學教程》互動微課件的陳建老師將學習軟件和網上授課相結合,輔助以網上多種學習資料、QQ群等。陳老師發現此款自學軟件非常適合特殊時期遠程教學與自學,而且每個個體可以實施個性化學習、游戲化學習,便將這款軟件推廣到整個年級。同時,陳老師也根據同學們針對《自學教程》提出的建議,將在后期對《自學教程》進行適當調整。經研究發現,有不少同學在軟件上完成第七章學習之后,已經向老師申請學習第十章,甚至有為數不少的人完成了第十章的學習,大有“學無止境”的趨勢。
彭浩老師——聚焦難點,有針對性進行課業輔導
疫情期間,《有機化學》課堂授課教師彭浩指導學生們合理運用《基礎有機化學自學教程》互動微課件,進行自學并加以練習。此外,彭老師利用線上平臺對有疑問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目前大部分同學已提前于教學進度要求完成了第七章教學軟件的學習任務,從后續的測試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已掌握了第七章的主要知識。
【老師說】
“盡管我們在新冠肺炎這個特殊時期為同學們的《有機化學》課堂做了一些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些都是一名高校教師的分內工作和本分,我們將繼續努力,努力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熱愛化學,力爭讓每一位同學們都滿意,這是一名高校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有機化學》課程教師石德清
“在課前或者課間可以給學生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句‘師生同心,共克時艱’、‘武漢加油’等口號或是分享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或是共享一些抗疫期間的勵志感人的視頻或歌曲,不僅傳遞給學生的不畏艱難、鍥而不舍的敬業精神和敬畏生命、崇尚真理的科學精神,還引導學生肩負起推動科學進步、保護和增進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神圣使命和社會責任,引導他們將所學知識服務于國家需要和民族振興!另外,即使是在網上授課,也依然要呈現給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最佳的精神面貌和儀表,傳遞正能量、祝福及感恩之心,這也是教師隔著屏幕進行課程思政(育人)的最好方式之一。”
——《有機化學》課程教師佘能芳
【學生說】
“采用軟件自學加老師線上講課的方式,對我而言學習效果不錯。相比上個學期的有機課堂,我覺得這種學習方式更具系統化了。首先,采用軟件自學必須答對題目才能通關,這種形式可以實時糾錯,量化自己的學習情況。但是畢竟軟件上的知識點很分散,這個時候老師的線上課堂就起到了將一個一個知識點串起來的功能,而且也可以幫助我們抓住重點,攻克難點。
課堂氛圍方面,我覺得從網絡平臺的實時聊天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還是很活躍的,和老師互動的同學很多。但相比實體課堂,老師能夠接收到的學生的反饋較少。老師可以在講授的時候適當插入一些測試的選擇題(可以采用上學期學習通實時反饋的模式),來補充這點不足。”
——《有機化學》課堂學生
“相比于線下的教學,網課的模式比較新穎,可以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在課堂上會更加活躍。在直播的過程中,及時的提問也可以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一起加入到討論當中,平時課堂大家一起學習碰到疑問也不好意思直接問,但是網絡教學大家可以在討論區暢所欲言,有問題也可以得到及時的講解,便于當堂掌握所學知識。課后,老師及時發布PPT,同學們把重要的部分通過錄屏的方式存儲下來也非常方便之后的復習,克服了在線下只能聽一遍的問題。但是,直播課往往有網絡的卡頓和延遲的現象出現,有時也會影響聽課的流暢性,可能會錯過知識點,也存在有同學忘記關麥影響講課聽課的情況。網絡教學更需要老師和同學一起配合上好每一堂網課。”
——《有機化學》課堂學生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