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手性聯芳基化合物存在于許多重要的天然產物和藥物中,并且是許多配體和催化劑的核心骨架。雖然已經有許多軸手性六元芳基-芳基或芳基-雜芳基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報道,但帶有五元雜環阻轉異構體的催化不對稱合成仍然很少。
吡咯是活性天然產物和藥物中最突出的五元雜環之一。已經有許多含有各種取代基的吡咯的合成方法。例如,最近,Tan報道的Fe(OTf)3/手性磷酸催化的對映選擇性Paal-Knorr反應(圖1a)。2005年,Yamamoto和de Meijere報道了異氰酸酯1與活化的炔酸酯2的金屬催化的雜環化,用于合成2,3,4-三取代的吡咯3(圖1b)。隨后該方法可以延伸至末端炔烴和α-取代的α-異氰酸酯的反應。 從機理上講,金屬化中間體A與炔酸酯2發生Michael加成得到中間體B,B環化得到中間體C。然后C發生去金屬化和[1,5]-H遷移得到多取代的吡咯3。作者猜想,如果R2是帶有鄰位取代基的芳基,其可以阻礙新形成的芳基-吡咯鍵的自由旋轉,得到的C3芳基取代的吡咯將是具有軸手性的。作者借鑒這一方法報道了在Ag2O和Dixon型氨基膦配體4存在下,1和炔基酮2以良好的產率和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得到軸手性3-芳基吡咯3(圖1c)。
圖1:芳基吡咯的合成(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參考Dixons的反應條件,作者研究了異氰酸酯1a和3-(2-甲氧基萘基)-丙炔酸乙酯5a的反應(圖2)。在室溫下,Ag2O(10 mol%)和手性膦配體4(20 mol%)存在下,1a和5a以較低的轉化率(< 20%)和低對映選擇性得到所需的芳基吡咯6a。然而使用苯基酯5b作為反應配偶體,僅得到唯一的噁唑產物7b。這些結果表明共軛羰基微妙的電子效應對反應的化學選擇性(1,4-加成或1,2-加成)非常敏感。雖然乍一看結果令人失望,但6a的結果促使作者繼續這項研究。
圖2:α-異氰酸酯和β-萘基取代的丙炔酸酯的反應(來源:Angew. Chem. Int. Ed.)
作者接下來選用1a與α,β-炔酮2a(R3 = OMe,R2 = Ph)作為模版底物對反應條件進行了優化。發現1a和2a在氯仿中,Ag2O(10 mol%)和膦配體4(20 mol%)存在下反應順利進行,以67%的收率和65%的ee值得到軸手性3-芳基吡咯3a(圖3)。隨后發現溶劑對反應結果有著顯著的影響,在醚類溶劑中觀察到較高的對映選擇性(entry 5-8)。進一步研究后發現最佳條件為:1a(0.12 mmol)和2a(0.10 mmol),溶劑為(THF/TBME = 1/4,c = 0.1 M),在Ag2O(10 mol%),配體4(20 mol%),K3PO4(2.0當量)和5? MS(100 mg)存在下,0 oC下反應48小時,以52%的產率和91%的ee值得到3-萘基吡咯3a。
圖3:條件優化(來源:Angew. Chem. Int. Ed.)
接下來作者對底物范圍進行了研究(圖4)。對于α,β-炔基酮2的羰基部分,苯環上的給電子和吸電子基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都能夠以優異的ee值得到產物。對于富電子芳環,能夠以較優異的產率得到3-芳基吡咯,例如3d,3h,3i。含有乙酰氧基或者含溴的芳環也是相容的。含有喹啉體系的炔酮也能參與反應,以中等收率和優異的ee值得到3m。對于不同的α-異氰酸酯,發現用大位阻的叔丁基獲得了最好的結果(3r,95%收率,96%ee)。克級規模實驗還證明了該反應的放大潛力。3n和3s的絕對構型通過X射線單晶衍射確定為(aR),其他產物的絕對構型通過類比得到。
圖4:底物拓展(來源:Angew. Chem. Int. Ed.)
作者提出了α-異氰酸酯的(Z)-烯醇化物立體化學模型(圖5)。酰胺氮、磷、羰基氧和二價異氰化碳原子與銀配位,限定了兩種反應定位。質子化的奎寧和羰基氧之間的氫鍵可以進一步改善過渡態D的立體化學環境。為了使空間相互作用最小化,炔烴從背面接近烯醇化物,對映選擇性地得到中間體E。然后分子內加成得到F,其在質子化后得到G,然后[1,5]-H遷移得到主要對映體軸手性3-芳基吡咯3。值得注意的是,當R2是富電子芳環時,該反應具有高度的化學選擇性,因為沒有觀察到烯醇化物與酮的1,2-加成所產生的噁唑啉。
圖5:可能的反應過程(來源:Angew. Chem. Int. Ed.)
作者接下來對軸手性芳基吡咯3s進行了衍生化實驗(圖6)。3s經過N-甲基化得到10,10皂化后與2-氨基乙醇酰胺化,以優異的產率得到酰胺11。11中的伯醇先O-甲磺酰化隨后發生堿促進的環化以優異的總收率得到12。12與1-甲氧基-4-乙烯基苯發生Heck反應以95%的收率得到烯烴13。在所有這些轉化中未檢測到對映選擇性的損失。并且這種烯烴咪唑配體已被證明在催化不對稱合成中可作為有效的配體。
圖6:3s的衍生化實驗(來源:Angew. Chem. Int. Ed.)
總結: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祝介平教授報道了Ag/手性配體催化的異氰酸酯和α-芳基-α,β-炔基酮的不對稱雜環化反應,該反應具有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和高的化學選擇性,首次報道了軸手性3-芳基吡咯的對映選擇性合成。
撰稿人:殘月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