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科普】喝酒后臉色變紅、變白、變青意味著什么,化學博士認認真真告訴你!

來源:化學加   芒果   2018-09-28
導讀:喝酒可以致癌,已成共識。僅僅在2018年,《nature》和《柳葉刀》就先后發文,論證了喝酒可以致癌。于此就和大家好好說道說道,酒進入人體后的化學故事。

583a9d9a7a5e4bdf96b1274704dd8049.gif


川劇變臉,大家都不陌生,請問變臉的英文大家知道怎么說嗎?就是Bian Lian呢!!!

人在喝某種飲品的時候,也會變臉喔。有人變紅,有人變白,還有變青的呢!沒錯就是飲酒。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哈。 

image.png

中學階段大家學過一串反應:乙醇-乙醛-乙酸。條件都是氧氣、加催化劑。本質是乙醇的氧化反應。

今天,給大家講的也是這串反應。只是反應場所在人體內而已,主要在肝臟中。人體內的催化劑自然是酶了。

image.png

Alcohol Res Health. 2006;29(4):245-54.

先簡單介紹一下其中直接相關的兩個酶的縮寫:

縮寫

全稱

中文

ADH

alcohol dehydrogenase

乙醇脫氫酶

ALDH

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乙醛脫氫酶


乙醇(俗稱酒精)進入人體之后,主要過程為:先經ADH催化脫氫變成乙醛,再經ALDH催化脫氫變成乙酸(俗稱醋酸)。乙醇和乙酸都是不致癌的,中間的乙醛是明確的致癌物。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醫用酒精為75%的乙醇,調味品醋即含有5-8%的乙酸。

如果致癌,大家覺得還會成為日用品嗎?

這三者安全性為乙酸>乙醇>乙醛。

乙酸相當安全,不必多言;乙醇的話,可以麻痹神經,喝醉、酒駕、喝酒上癮都和它直接相關;乙醛是非常非常危險了,可以附著在DNA上,引起基因突變,引起基因突變,引起基因突變!!!

同時,乙醛也可以舒張血管,導致臉紅脖子粗。癌癥的前提就是要發生基因突變,所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乙醇可以加劇乙醛對DNA的損傷。喝酒可以誘發癌癥,飲酒需謹慎哈。

image.png

喝酒變紅臉

喝酒臉紅,ADH酶較多,ALDH酶較少,也就是說乙醛生成的多了,消耗的少了,必然導致乙醛在體內的積累。前面說過,乙醛很危險的。乙醛的積累就導致血管舒張,臉紅脖子粗。也就是大家說的臉紅上頭了。

image.png

喝酒變白臉

這種人往往看起來挺能喝酒,這是為什么呢?如果乙醇進入身體后,ADH和ALDH都很少,這時的乙醇主要靠肝臟里的P450酶慢慢氧化,P450是一個神奇的酶,啥都想摻和一下(特異性差),但是效率都不是特別高。P450很努力,但是顯然指望不太上,于是只能靠體液來稀釋酒精。人要想喝醉,體液中乙醇含量臨界值在0.1%左右。不同的小伙伴體內的體液量顯然是不同的,也就是說,身材偉岸的比身材瘦弱的要更加能喝。這類小伙伴的乙醇直接積累在血液中,為了給主要臟器提供足夠的血液,血管收縮,臉色蒼白。由于這類小伙伴主要靠體液稀釋乙醇,一旦達到臨界值,馬上人就醉了。所以這類小伙伴經常是某杯酒下去,頓時人就醉了。

image.png

喝酒變青臉

那么,臉青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狂飲(特別是對于容易喝酒臉紅和臉白的人來說),心跳就會加快,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這時,人體為了保證體內主要臟器的血液供應,就必須收縮毛細血管使血壓回升。因此,面部末稍血管中血流受阻,血量減少,臉就呈青色。為什么血流受阻會顯示青色呢?淤青淤青,小伙伴們都不陌生吧。身上有傷口后,細心的小伙伴會發現顏色會有變化,源自化學變化喔。

image.png

海量者

如果一個小伙伴ADH和ALDH兩種酶都比較多,乙醇進入人體,馬上變乙醛 ,變乙酸,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整個過程釋放熱量(喝酒御寒即是此理)。人是恒溫動物,所以就要散熱,就會出大量汗。從這個角度上看,這些小伙伴臉上也不是一點變化沒有,出汗嘛。

image.png

喝酒臉上長東西者

臉上不光會變顏色,還有可能因為喝酒長東西呢!

酗酒的人,血管經常不斷地擴張和收縮。做化學的小伙伴們都知道,材料都會疲勞的。你這么折騰血管,次數太多了,血管會變得十分脆弱,面部的毛細血管就可能破裂,致使皮膚上出現小紅點。酒糟鼻就是由局部血管長期擴張所造成的一種慢性皮膚病,跟嗜酒成性有很大關系。

image.png

總之一句話,喝酒傷肝傷身。小伙伴們特別是喝酒上頭的小伙伴們,盡量少喝,最好不喝哈。海量的小伙伴,敬酒的時候請關愛一下弱勢群體哈。


參考文獻:

1.     Garaycoechea, J. I., et al."Alcohol and endogenous aldehydes damage chromosomes and mutate stemcells." Nature 553.7687(2018):171-177.

2.     GBD 2016 AlcoholCollaborators*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2018; DOI:10.1016/S0140-6736(18)31310-2

3.     Red Face May Signal CancerRisk , New York Times, March 23, 2009

4.     Baan, R, et al."Carcinogenicity of alcoholic beverages. " Lancet Oncology8.4(2007):292-293.

5.     Chartier, K, and R. Caetano."Ethnicity and Health Disparities in Alcohol Research." AlcoholResearch & Health 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lcoholism 33.1(2010):152.

6.     Zhong, Hua, et al. "TheADH1B Arg47His polymorphism in East Asian populations and expansion of ricedomestication in history."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10,1(2010-01-20)10.1(2010):1-8.

7.     趙軍. 白酒生物化學[M].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5.


★化學加網原創文章,轉載前需獲得授權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