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王者農藥的善與惡

來源:      2017-07-31
導讀:導讀 目前流行一個名詞叫王者農藥,原意指的是《王者榮耀》這款游戲,但其實把王者榮耀比喻為王者農藥是非常不恰當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以《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開展講座,讓他成為輿論的焦點。很多人批判朱清時院士是在搞偽科學。

隨后有媒體采訪他,問他為什么會從研究科學轉去研究中醫、佛教呢。他回答說:“中醫關乎濟世,佛學為人必須行善提供理由。我知道科學很偉大了不起,但是科學不會教人行善。”

朱清時院士的這種關于善惡的觀點很有市場。很多人,特別是那些宗教信徒,都說科學是求真的,不是求善的,求善要靠宗教。

這種說法是不全面的,是錯的。沒有科學基礎甚或違背科學的善惡價值判斷,都必然是盲目的。善應該建立在真的基礎上,違反科學的行善反而是在作惡。佛教中的一些放生行為,名為行善,實則行惡,比如放生毒蛇。魯迅就說過:“中醫都是有意無意的騙子”。魯迅所說的無意的騙子,其實質是說,有人用中藥濟世救人,而中醫或者中藥本身的缺陷,本來是救人,實則是害人。

目前流行一個名詞叫王者農藥,原意指的是《王者榮耀》這款游戲。把王者榮耀比喻為王者農藥非常不恰當,因為真正的農藥中的王者在善與惡的深度與廣度上比《王者榮耀》可豐富太多……

DDT就是農藥中的第一王者。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是由歐特馬-勤德勒于1874年首次合成。但是這種化合物具有殺蟲劑效果的特性卻是在1939年才挖掘出來。

保羅·赫爾曼·穆勒

保羅·赫爾曼·穆勒(Paul Hermann Müller),瑞士化學家。早期研究植物色素和鞣劑,對皮鞣劑研究較多。1933年以后開始研究殺蟲藥劑,先發現了Mitin(米精)這一衣物防蟲劑,1935年試制成功了非水銀的消毒劑Gulaminon。1935年以后,用了四年時間,終于試制成功能殺滅多種害蟲的DDT,由于DDT用途廣泛,效果良好,人們把DDT和青霉素、原子彈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三大發明。 由于把DDT運用為殺蟲劑,他獲得了194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這是首次由非生理學家奪此殊榮。 1965年10月12日穆勒逝世于瑞士的巴塞爾,終年66歲。

在我國的中學課本里有篇《寂靜的春天》,該文節選自同名書籍《寂靜的春天》,描述了滴滴涕(DDT)恐怖特性,DDT不對人類的生命構成直接危害,卻會殺死蚊蟲,并間接殺死其它動物,污染環境,并最終威脅到人類自身。而DDT也是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催生婆。

《寂靜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被公認為是西方現代環保運動的開山之作,作者蕾切爾·卡遜,也被公眾譽為“環保運動之母”。

蕾切爾·卡遜

卡遜大學專業是文學。大學畢業后,卡遜進入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動物學,主攻方向是“鯰魚前腎(Pronephros)的發育”。1937年,她在全國性刊物《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處女作——《海洋深處》。隨后的日子里她又發表過《在海風的吹拂下》(Under The Sea-Wind)、《我們周圍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等著作。

1958年,卡遜開始關注化學殺蟲劑和農藥污染問題,并開始寫《寂靜的春天》。1960年,卡遜被診斷出得了乳腺癌,她加快了寫作進度。1962年《寂靜的春天》書稿完成,并在《紐約客》上連載,引起強烈關注。同年,《寂靜的春天》出版。這本書以滴滴涕為主要例子,書中她懷疑,DDT進入食物鏈,是導致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接近滅絕的主要原因。

1964年4月14日,卡遜死于乳腺癌,享年56歲。

《寂靜的春天》出版后幾個月內就賣出了50萬冊,在美國引發了全民大討論。

當時的科學家們發現DDT在環境中非常難降解,并可在動物脂肪內蓄積,甚至在南極企鵝的血液中也檢測出DDT,鳥類體內含DDT會導致產軟殼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處于食物鏈頂端的食肉鳥,如: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幾乎因此而滅絕。

白頭海雕

對美國人來說白頭海雕可不是一般的鳥。它是國鳥。白頭雕最早出現于美國的旗幟上是在獨立戰爭期間。 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并決定新生的美國必須有一個特殊的國徽。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把北美洲特有的白頭海雕作為美國的國鳥,并把這種鳥作為國徽圖案的主體。白頭雕外觀美麗、性情兇猛,頭上有豐滿的羽毛,它的最大特點是兩頭白,即白頭白尾。

此外,卡遜多次在書中暗示滴滴涕會誘發癌癥,同時,部分動物試驗證明了過量滴滴涕能夠致癌。因此,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把滴滴涕列為2B類化學品,也就是說,滴滴涕“可能”致癌,但是可能性很低。

當時不少人舉例說,癌癥的發病率飆升,就是因為大量的使用DDT!

卡遜的書一出版后,立刻引來了大量的反對聲,反對者大都來自化工廠、制藥廠、農業部,以及部分科研機構,他們指責卡遜是個文科生,用情懷有誤導讀者;并稱卡遜沒有資格在農藥領域指手畫腳,因為她沒有受過專業的化學科學訓練。

此外DDT致癌在制藥界看來是荒唐可笑的。首先、DDT是農藥,不是吃的;其次、只有動物實驗,而沒有人體實驗,并且相關的醫學調查證據表明DDT能致死,但不致癌;最后所謂的癌癥發病率飆升是DDT導致,更是混淆因果關系,癌癥發病率飆升更可能是其它因素導致,比如吸煙。

與此同時,一些利益相關協會則開始了美國式的套路,他們花錢雇人寫出來的文(ruan)章(wen),強調用化學藥劑的積極方面,同時還把這類資料不斷的往人們的信箱里使勁塞……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logo

在雙方相互攻擊10年后,1972年,美國在全國范圍內禁止滴滴涕的使用。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緊接在禁令的影響下,這種王者農藥走向了反面,DDT在瘧疾防治上的功勞也被徹底遺忘,DDT成為人們心目中只會帶來災禍的惡魔。

DDT雖然被禁用,但是雙方的爭論在加劇。

在DDT毒性上,不斷的有不同的結果發表。

2001年的《流行病學》雜志提到,DDT會殺精。科學家通過抽查24名16到28歲墨西哥男子的血樣,首次證實了人體內DDT水平升高會導致精子數目減少。

除此以外,新生兒的早產和初生時體重的增加也和DDT有某種聯系,已有的醫學研究還表明了它對人類的肝臟功能和形態有影響,由于DDT具有肝毒性,會引起肝腫大的肝中心小葉壞死,同時活化微粒體單氧脢(酶)(microsomal monooxygenases),亦會改變免疫功能,降低抗體的產生,和抑制脾、胸腺、淋巴結中胚胎生發中心(germinal center)的速率。

在DDT的致癌性上又有相反的的實驗結果。在常規劑量下對小鼠或其他動物實驗顯示均無致癌性,在流行病學調查和短期致突變性試驗中,亦呈陰性反應,此點特性,獲得許多國際組織的肯定。

此外他們對2001的關于DDT會殺精的報告暗暗地諷刺了一把。為什么那幫科學家專門去挑墨西哥男子的血樣呢?因為墨西哥有一道黑暗料理,墨西哥蚊子卵——餅顧名思義,就是蚊子卵做的餅。而DDT會進入蚊子的體內,所以……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DDT相關的兩個關鍵人物的評價上更是出現了極端的評價。

不少極端的環保主義者認為,穆勒是不人道的,是最臭名昭著的科學家。他就是一個屠夫,發明DDT戕害了大量的生命。他因為DDT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是科學對人類文明的玷污,是科學作惡最直接,最顯著的例子……

與此同時,很多人也稱呼卡遜為“自然女巫”和“瘋女人”以及“老處女”,殺人最多的“圣母婊”。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只為說明,比人命更值錢的是鳥兒的生命。

禁用DDT就是支持殺人,他們擺出大量的數據。

斯里蘭卡在引入DDT之前,每年新增280萬瘧疾患者,使用DDT后,到1963年,全國新增瘧疾病人降低至17名,印度和南美的大部分國家,也取得了類似成效。

而禁止使用DDT之后,斯里蘭卡一年之內瘧疾患病人數便猛增至50萬。

反對全面禁用DDT者認為:禁用DDT后,受益最大的是蚊子,當時幾乎快被弄滅絕的瘧疾卷土重來。

經過測算他們認為,《寂靜的春天》一書,間接的使得6000萬人無辜枉死!

當然,很多人也理性的指出,6000萬這個數據過分夸大。按照WHO的提供的數據,禁用DDT后,蚊子平均每年導致75萬人左右死亡。就算40萬人是由于禁用DDT導致,那么40年來,只有1600萬無辜枉死!

就在100%反對DDT,和100%贊同DDT,這兩種狂熱的聲音相互攻擊之中。

理性的科學家呼吁,雖然DDT確實有害,但只要嚴格控制用量和使用場合,DDT仍然可以在盡量減少危害情況下,用于防止傳染病,造福于人類。

畢竟,DDT是農藥,是用來殺蟲的,不可能是完全無害的事物。

這種理性的聲音,在南非首先得到實施。2003年,深受瘧疾之苦的南非,重新使用DDT對抗瘧疾,結果投入DDT之后,同一地區,每年死于瘧疾的人數立刻下降到50%以下。

WHO在2006年9月15日發表聲明,公開號召非洲國家重新使用,DDT防治瘧疾,WHO還發布數據說明,在室內正確和及時地噴灑DDT,可以將瘧疾發病率降低90%。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所謂王者農藥DDT作惡,不過是背后的恐懼與違背科學的原理下在作惡。如今很多人對于癌癥的恐懼,與最求100%的無害,不少的人依然毫無科學根據的反對著一些事情。

比如就有人認為氯化鈉是轉基因物質,并以此為論據反對轉基因。也有人認為草甘膦農藥能致癌,而聲稱要100%的禁止草甘膦作為農藥。

[1]、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

[2]、尹傳紅《卡森:讓春天不再寂靜》

[3]、袁越《環保之母的尷尬:呼吁停用DDT 間接殺死了6000萬人》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