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羊毛是人類現代文明的奇跡。它保暖舒適,容易清洗,甚至不會傷害任何動物,堪稱完美。然而任何一個奇跡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每洗一件羊毛衫,都會向環境中排放約2克的超細纖維(纖維長度<5mm)。雖然這些纖維從哪來到哪去看上去和我們毛線關系都沒有,但通過食物鏈的傳遞,這些超細纖維的角色就從衣服變成了食物。普通話:我們最終會吃這些超細纖維。
2016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服裝制造商Patagonia合作,根據人們日常洗衣習慣估算了每日超細纖維排放量,并在美國化學會旗下雜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表了該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用五件新的和機械老化的衣服分別在滾筒和波輪洗衣機中洗滌,這五件衣服中有四件來自同一個品牌(其中三件面料主要成分為合成羊毛(B, C, D),一件為尼龍(A)),另一件沒有品牌(E)。發現每件衣服回收的超細纖維質量約為0~2克。很多人對2克沒有概念, 2克大約是兩個回形針那么重。其中波輪洗衣機回收的超細纖維質量約為滾筒洗衣機的7倍。
表1 衣物面料
數據來源: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表2 每件衣物每次洗滌后的超細纖維排放量(mg)
數據來源: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每次洗完衣服,這些超細纖維都會隨著排出的廢水流入下水道,進到污水處理廠。由于纖維細小,整個過程中沒有過濾器能把它們過濾掉,最終它們隨著河流進入外界環境,成了魚和貝類的食物,魚和貝類又成了我們的食物,經過這么一圈,我們會發現,最后吃的是自己的衣服(一次幾根纖維的量)。
小纖維,大困擾
當前這種情形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遠比我們想象的嚴重。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超細纖維,從北極的水域,到咱們中國的食鹽,再到加州撈的海魚都沒能幸免。
一項研究顯示,世界各地海岸線的人造碎片中,有85%都是超細纖維。其數量之驚人,讓很多科研工作者都要私下里算算,自己每天到底吃了多少。
多倫多大學生態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Chelsea Rochman說,超細纖維似乎是動物和環境中最常見的合成材料碎片之一。這意味著大多數生物不論主動還是被動都在食用它。
非營利性組織探險家和科學家保護的創始人Gregg Treinish說:“如果你吃魚,實際上就是間接在吃纖維。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它與健康之間的關系,但我可不想在以后的50年里吃它。”
食用超細纖維是否對我們造成威脅,食用量達到多少才會造成威脅等等,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在給出明確的答案的之前,吃纖維,聽上去感覺就不怎么樣。
目前,我們了解水跳蚤因為食用了超細纖維死亡數上升,我們還了解螃蟹因為超級纖維的攝入,實際的進食量會減少。纖維肯定會對生物有所影響,只不過具體怎么影響還需要科學論證。
說了這么多,我們自己能為自己做點什么呢?少洗衣服。如果不是特別臟,就多穿幾天再洗。如果你覺得這么做遠遠不夠,那還可以買個洗衣機用過濾器,這樣就可以過濾一些不可降解纖維,動物毛,還有頭發。
海洋成為了人類各種廢棄物和污染物最后的歸宿,前有國產食鹽檢測出塑料微粒,后有深海中檢測出違禁化學品,但這些研究結果,恐怕也只是海洋污染的冰山一角。在此借用丁仲禮院士面對柴靜采訪CO2減排方案時回答的一段話:“……所以是人類如何拯救人類,不是人類如何拯救地球”。
參考文獻:
Hartline N L, Bruce N J, Karba S N, et al. Microfiber Masses Recovered From Conventional Machine Washing of New or Aged Garment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50(21)11532–11538
https://www.care2.com/causes/eating-fish-then-youre-eating-plastic-too.html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