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場中公雛雞的宰殺一直備受爭議。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前不久,德國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可以高效且高準確性地檢測雞蛋受精卵的性別,這樣就可以只針對性地孵化雌性受精卵,避免了雄性雛雞遭受屠戮之苦。
雞作為一種“會行走的美食”,不論性別、大小,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只是口水雞、辣子雞和三杯雞之間的區別。然而對養雞場人來說,雞不僅分公母、還分蛋雞肉雞,在商業用途的區分之下,地位最尷尬的可能就是蛋雞中的公雞了。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由于蛋雞中的公雞不能下蛋,當成肉雞賣又太小,所以一般在剛孵出來的時候,就處理掉了。為了鑒定剛孵出小雞的性別,在英國甚至還催生出了一種新的職業——小雞性別鑒定師,年薪折合人民幣約40萬。
圖片來源:百度知道
至于怎么處理做成飼料↓
下圖可能會引起不適
預警
這種有悖于人道主義的行為一直飽受非議。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在孵化前鑒別受精雞蛋的性別,避免不必要的動物屠宰,那真是極好的。最近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Roberta Galli和Gerald Steiner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德國聯邦農業和食品局的多年資助下,開發出了一種“卵內”染色法,在雞胚胎形成時鑒定雞的性別。希望能以此避免在德國每年約4000萬只的日齡公雞被宰殺。
Galli說:“鳥類的紅細胞有細胞核,因此紅細胞中帶有遺傳信息。”該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顯示他們可以直接分析來自胚胎血管的熒光信號。具體做法是先在雞蛋殼上開個小口,然后用近紅外激光照射血管,最終測量反向散射值。
Galli說:“檢測得到的光譜由血紅蛋白的強熒光信號和拉曼散射信號組成。這兩個信號蘊含了血紅細胞中復雜的生化信息,包括胚胎性別。”
圖片來源: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他們通過對雞蛋的不同發育階段測定發現,在910nm處有一個僅在雄性小雞中存在的特殊熒光帶。運用這一研究成果他們可以鑒定受精三天至孵化前雞蛋的性別。
該方法是對之前使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拉曼光譜技術的改進。由于光學檢測系統降低成本的空間大,因此非常容易在工業上大面積推廣。此方法預測性別準確率也較高,達到了93%(樣本量為380個雞蛋),之前使用拉曼光譜技術的準確率是90%。希望這一技術能在大規模的自動化系統中使用,這樣就可以快速、準確地對雞蛋進行測量和分類。不想要的雄性雞蛋就可以用于動物飼料、肥料或者其他工業領域。
檢測體系示意圖,圖片來源于Anal. Bioanal. Chem.
但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家禽學教授Simon Shane指出,這種準確度還遠遠不夠,不足以在商業中應用。“我們(美國)需要一個每小時處理50,000個雞蛋,精度為98%的機械化系統。”他說,“目前還沒有一項簡單、廉價、高效的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Shane還說,利用羽毛的顏色判斷雛雞的性別,準確率能達到99%。考慮雞蛋產量需要大量小雞的現狀,即使是精確度的小幅下降也會顯著增加成本。比如,95%的比99%的的準確率僅下降4個百分點,每年就要為美國增加1500萬美元的額外成本。處理雌性雞蛋的失誤,白白養活的公雞,都是這些成本的來源。
德累斯頓的研究團隊也認為有很多地方有待改進,但至少這一方案指明了方向,也為大規模應用提供了一種思路。他們目前正與一個工業伙伴研制工業設備原型,計劃于今年面世。Galli說:“我們認為開發一個能夠滿足商業孵化場要求的全自動化系統大概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非常期待這項技術的問世,這樣就可以改變無數公雞寶寶的命運,但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存活下來的母雞,被關在逼仄的籠子里不停的下蛋度過自己的余生,難道就是幸運的么?
參考文獻: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216-016-0116-6
https://www.chemistryworld.com/news/spectroscopy-allows-in-egg-chicken-sexing-/2500274.article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