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法國化學家格利雅(Victor Grignard)因發展了有機鎂試劑及其參與的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有機鎂試劑也稱為格氏試劑,格氏試劑參與的反應被稱為格氏反應,這也許是眾多化學黨們學習的第一個經典人名反應。格利雅是在他的老師Barbier的工作基礎上發展的格氏試劑和格氏反應,相比Barbier反應,格氏反應操作更簡便,應用更廣泛,是非常重要的碳碳鍵生成方法。
圖 1 格氏反應的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體現了極性翻轉的化學思想,即親電性的鹵代烷在和金屬鎂作用后,生成了親核性極強的格氏試劑,可以和各種常見的親電試劑如醛、酮、亞胺、酯、環氧、二氧化碳等發生反應,應用非常廣泛。下面將分制備方法、應用舉例等來簡要介紹格氏反應。
一,格氏試劑的制備
1,格氏試劑的傳統制法也是眾多有機化學親們必須掌握的方法:鹵代烴和金屬鎂在干燥的乙醚或者四氫呋喃中制備,加熱引發,有時候需要加入碘幫助引發。這也是應用最多的格氏試劑制備方法。
2,金屬-鹵素交換:比如說碘鎂交換,即用碘苯衍生物和異丙基格氏試劑反應就可以制得相應的苯基格氏試劑。
3,格氏試劑去質子化:比如用乙基格氏試劑和乙炔反應制得乙炔格氏試劑。這種制備方法用的相對較少。
4,有些難以制備的格氏試劑還可以通過有機鋰試劑和氯化鎂或者溴化鎂發生金屬交換制備。
格氏試劑的形成機理尚不清楚,目前大多數認為是自由基的過程。在溶液中也不是簡單的RMgX,而是幾種形式平衡共存,稱之為Schlenk平衡。
二,格氏試劑的應用舉例
格氏試劑和醛酮反應生成醇,在格氏反應中,有時候也會加入CeCl3,Ti(OiPr)4等作為Lewis酸去活化醛酮等親電試劑,從而有助于格氏反應的進行。格氏試劑與環氧反應生成延長兩個碳單位的醇,和酯、酰氯、酸酐等反應第一步生成酮,但往往不能停留在酮,酮馬上會和格氏試劑繼續反應生成醇。格氏試劑和腈反應則是制備酮的有效方法,和二氧化碳反應形成羧酸,這都是基礎有機化學的內容,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不再贅述。需要指出的是,烯丙型的格氏試劑會和烯、炔發生ene反應得到新的格氏試劑。格氏試劑和不飽和醛酮一般會發生1,2-加成,當有催化量的一價銅時,則會發生1,4-加成。也可以在金屬催化下和鹵代烴發生Kumada偶聯反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碳碳鍵形成反應,有機合成反應中經常會遇到。
這里舉兩個復雜天然產物全合成中的例子。2011年,北京大學化學院楊震教授在復雜天然產物五味子降三萜Schindilactone A 的全合成中,總共29步就有4次用到了格氏反應,格氏反應在碳碳鍵形成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7195.
圖 2 Schindilactone A 的全合成
如圖所示,先甲基格氏試劑進攻酮羰基進而分子內酯交換關上五元環內酯,第二次是丁烯格氏試劑進攻酮羰基接著分子內酯化,后面乙烯基格氏試劑進攻內酯羰基,得到關鍵反應RCM的前體,數步轉化后,得到不飽和醛,乙烯基格氏試劑化學選擇性立體選擇進攻醛羰基得到烯丙醇,最后再經過數步轉化完成全合成。可以看出,每一步格氏反應都在為碳鏈的延長或者環系的構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圖 3 兩次格氏反應構建五元內酯環
圖 4 格氏反應引入Pauson-khand反應前體的側鏈
J. Am. Chem. Soc., 2015, 137, 10120.
2015年,楊震教授課題組在復雜天然產物propindilactone G的全合成中也曾多次用到格氏反應來構建碳碳鍵。如圖3、圖4所示,在左邊五元內酯環的構建中,作者就曾經兩次用到甲基格氏試劑的反應,首先甲基格氏試劑和醛反應,引入第一個甲基,氧化后又和第二個甲基格氏試劑反應,引入偕二甲基的同時也關上了內酯環,兩步的產率都在80%以上。而在關鍵的Pauson-khand反應前體的側鏈引入時,也是采用了五個碳單位的格氏試劑對七元環酮羰基的進攻,產率81%。
三,手性格氏試劑
雖然格氏試劑發展較為成熟,應用比較廣泛,但手性格氏試劑的研究卻很少,這里主要指的是手性碳直接和鎂相連的格氏試劑,這類試劑具有很強的手性誘導作用,但限制因素也很明顯,一是手性格氏試劑制備困難,二是在高溫等條件下手性格氏試劑很容發生消旋化。常用的方法是低溫下,用手性亞砜和格氏試劑交換來制備。如圖5所示,這里也推薦一篇關于手性格氏試劑的綜述,大牛Reinhard W. Hoffmann教授寫的,值得拜讀,Chem. Soc. Rev., 2003, 32, 225–230。
J. Org. Chem., 2002, 67, 7289
圖 5 手性格氏試劑的制備
總結
格氏反應是有機化學中最經典、最基本、最重要的碳碳鍵形成反應之一,格氏試劑可以和各種常見的親電試劑如醛、酮、亞胺、酯、環氧、二氧化碳等發生反應,應用非常廣泛,在有機合成和藥物合成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有機化學各位親們必須重點掌握的反應。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