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驪珠看來,杰青項目不僅是對學者個人的支持,更能發揮對高水平領軍人才的導向作用,讓他們有計劃地組織隊伍,完成更有價值的工作。...
1995年便與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以下簡稱杰青項目)結緣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是較早獲得杰青項目資助的科學家之一。...
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過程中,大學如何更好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劉中民,1964年生,河南周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煤化工、石油化工領域應用催化研究與技術開發。根據我國能源稟賦特點,劉中民帶領團隊開發了甲醇制烯烴(DMTO...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計亮年院士,因病于2024年4月2日15時26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3月27日,“文魁基金”捐贈儀式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舉行。著名化學家黃文魁先生子女黃智申、黃智蘭、黃智涵向蘭州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600萬美元,支持學校化學及相關交叉學科事業發展。...
愛思唯爾2023“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184人上榜,中國科學院、天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機構上榜人數較多。...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分子智造前沿科學研究基地主任何曉于2023年12月23日,在“首屆全球CTO科技商學大會”上發表的《化學大模型ChemGPT 1.0》主題演講。以...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十五大代表,著名化工合成專家,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李俊賢同志,因突發心臟衰竭于2024年3月20日5時17分在洛陽市去世,享年96歲...
3月19日下午,復旦相輝堂北堂內座無虛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科學系教授彭慧勝以《探索科學無人區,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題,開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這也是理工科大類第一場專題大課。...
?日前,中央批準:張立群同志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王樹國同志不再擔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2023年度全國共有40個1類新藥獲批上市,其中持有人/進口注冊代理人在上海的有9個,并列全國第1位。自建國以來,生物醫藥人克服了重重艱苦,從初期“無藥可用”、依賴仿制,到9...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成果轉化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經濟“并駕齊驅”支撐高...
分子合成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在自然科學各個學科中,只有化學是有工業體系的,因為化學不僅能夠制造、分離和純化出自然界已經存在的物質,還能夠創造出具有理想功能性質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化學還...
近日,美團青山科技基金公布2023年度“青山科技獎”獲獎人名單,楊鵬、程群峰、王博、鄧德會、趙一新、郭少軍、白志山、仲兆祥、王勇、魯璽等10位青年科研工作者每人獲得100萬元獎金。,2023年度“青山...
李正名(1931年-2021年),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和農藥學家。曾先后擔任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主任等職務。1995年當選...
2月1日,北京師范大學官網現任行政領導一欄已更新顯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陳興教授已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
2023年,正值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設立40周年,這是中國化學會設立最早的學術獎勵,40年來,已產生362位獲獎者。為慶祝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設立40周年,特別企劃了“化學青春在路上”專題分享,將陸續...
根據《中國化學會會士條例》,經中國化學會會士提名、會士工作委員會審議、常務理事會投票等程序,2023年度中國化學會選舉產生了34位會士,分別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28個單位。謹向新當選的中國化學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