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186-7688-2001

【全國重點實驗室】介科學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

來源:化學加公眾號      2025-01-20
導讀:自2022年以來,全國已經完成醫藥、能源、工程等多個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化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在重組過程中,化學加特別整理匯總化學相關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供大家參考。

image.png

一、實驗室簡介

“介科學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前身和發展要追溯到半個世紀之前。1986年在聯合國項目的資助下,化工冶金所流態化實驗室升級為中科院多相反應開放實驗室,首屆主任為郭慕孫院士。2001年更名為中科院多相反應重點實驗室。經科技部批準,2006年開始籌建并于2009年正式升級為多相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屆主任為李靜海院士。2022年經中科院批準重組為介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2023年獲批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現任學委會主任劉中民院士,學委會副主任韓布興院士和謝在庫院士,主任楊寧研究員,副主任楊亞鋒研究員、劉艷榮研究員和姚明水研究員。

image.png

圖1. 實驗室發展歷程

實驗室聚焦國家“雙碳”目標,發展介科學理論與方法,突破能源、資源等領域的低碳智能重大變革性技術,支撐過程工業低碳再造,引領過程工程學科創新發展。結合依托單位的研究基礎、特色與優勢。
實驗室科研布局包括:介科學理論與方法、低碳過程關鍵技術群和過程耦合與系統集成,這三方面向既聚焦各自的研究方向,又相互協作實現從理論、技術到創新的貫通式發展。重點部署的研究方向及其理論方法和技術路線分述如下: 

image.png

圖2. 實驗室的科研布局

1.發展介科學理論與方法,支撐低碳重大應用:在介科學理論研究的成果基礎上,探索機理性可解釋人工智能、變分多尺度和粗粒化等前沿模擬分析方法及其有機結合,建立突破性的高效高精度計算模型與算法,發布大型系列軟件,建立相應的物性、裝備和生產運行數據庫。基于介科學方法與自主模擬軟件體系建立虛擬過程工程技術平臺,鑄就低碳過程和過程工業再造的智能內核,推動其研發和生產模式變革。

2.建立低碳關鍵技術群:過程工業流程長且產品門類極為復雜,CO2排放總量高且去除難度大。比如:過程工業的原油、煤炭、礦物年消耗量分別為6億、3億和20億噸,CO2年排放分別為13.6億、5.4億和24億噸,急需發展變革性低碳技術。為此,結合實驗室的研發基礎和相關的介科學研究進展,將重點突破碳基能源制化學品變革性技術、鐵礦提質與低碳冶煉變革性技術、近零碳電爐高效冶煉技術、基于CO2原位捕集的水泥生產新工藝,從工藝源頭實現低碳過程的流程再造。

3.發展過程耦合與系統集成方法,實現碳排放-質量-成本-效率綜合最優:發展全過程綠色度、碳排放和碳足跡的定量評價方法。針對典型工業過程的耦合及生態工業園區,如新能源發電(熱)-電解水制氫-煉油-化工-CCUS-廢棄物循環等,考慮能效、資源利用率、綠色度、經濟性、碳排放等多個目標,發展基于智能算法的多目標優化方法,獲得最優解,指導低碳技術的開發和實際工業應用。

實驗室有3個研究平臺:中關村實驗平臺、懷柔超算平臺和廊坊中試平臺。其中:中關村實驗平臺為集中于低碳關鍵技術群的核心研發實驗中心;懷柔超算平臺為面向介科學前沿理論的模擬計算和仿真中心,也是科教融合中心;廊坊中試平臺為原創工藝和流程再造的工程試驗中心。3個中心的“三位一體”研究體系,提升了對重點方向、重大任務的支撐保障能力。

image.png

圖3. 實驗室的研究平臺

二、現任領導

image.png

三、學術委員會

image.png

四、優秀人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五、課題組

image.png

六、什么是介科學?

“介科學”是中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新領域,它是描述介尺度時空非均勻結構的形成和演化規律及其背后的驅動機制,即多種機制“競爭中的協調” 的科學理論及方法;旨在突破傳統統計平均方法和還原論方法的局限性,破解工程科學的復雜性,開創過程工程新紀元。

image.png

圖1. 介科學是探索介尺度上復雜現象、演化過程和控制機制共同原理的科學(來源:李靜海院士在2023年第7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中《科學的時代特征:科研范式變革與應對全球挑戰》,文章參考:Chao Dong, Jinghai Li, Daya Reddy, Science for This Age: Paradigm Shifts and Global Challenges,Engineering, 2022, 19, 22-23. DOI:10.1016/j.eng.2022.05.002
image.png
圖2. 介科學多種機制“競爭中的協調”示意圖(來源:Jinghai Li, Wenlai Huang, Wei Ge. Multilevel and multiscale PS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t mesoscales. Computer Aide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8, 44, 11-19. DOI: 10.1016/B978-0-444-64241-7.50002-1

為進一步闡述介科學的內涵和前景,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聯合英國牛津大學,對介科學產生的背景、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深刻而簡要的介紹。介尺度是指介于微觀(元素)尺度和宏觀(系統)尺度之間的尺度范圍,在這個尺度范圍內,存在一種特征結構,即介觀結構,具有空間和時間的動態異質性,這對系統的性能至關重要。需要介尺度的參數來將元素尺度的機制與系統的行為聯系起來。介科學的目標是發展一種盡可能普遍的原理,為不同層次的學科建立這樣的橋梁, 如圖3所示。詳細見《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中“Mesoscience: Exploring the common principle at mesoscales”

image.png

圖3. 介科學理論中涵蓋的介尺度(來源:Wenlai Huang, Jinghai Li, and Peter P. Edwards, Mesoscience: exploring the common principle at mesoscale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8, 5: 321-326. DOI:10.1093/nsr/nwx083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