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勇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研究員
唐智勇,男,1971年生,湖南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相關人才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納米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9月于武漢大學環境科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96年9月于武漢大學環境科學系獲得碩士學位,2000年3月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分析化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3月至2006年8月期間分別在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學院Prins教授研究小組和美國密歇根大學Kotov教授研究小組從事納米材料的研究工作。2006年11月回國加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化學獎。2023年10月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 主要從事自組裝納米功能材料在能源和催化領域的應用研究,以通訊作者在Nature, Nat. Nanotechnol., Nat. Energy, Nat. Chem., Nat. Sustain., Nat. Rev.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等發表論文248篇,撰寫中英文專著各1部,授權專利55件。
課題組網站:https://zytanglab.com/
學習/工作經歷
1989.09-1993.07 武漢大學環境科學系,本科學生
1993.09-1996.07 武漢大學環境科學系,碩士研究生
1996.09-1999.12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
研究領域和興趣
納米功能材料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應用
主要業績
唐智勇長期從事自組裝功能納米材料研究,提出了以納米粒子為基元自組裝構建超粒子,實現了超粒子光學活性的調控及在催化中的應用。研究成果包括完成了組裝基元精準制備,發展了納米組裝方法學,提出了超粒子光學活性調控策略,開拓了多級次超粒子在催化中的應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原創性、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推動化學自組裝研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唐智勇學風嚴謹,在自組裝功能納米材料領域發表論文超250篇,包括以通訊作者發表Nature (1)、Nat. Energy (2)、Nat. Nanotechnol. (1)、Nat. Chem. (1)、Acc. Chem. Res. (1)、Chem. Soc. Rev. (3)、J. Am. Chem. Soc. (13)、Angew. Chem. Int. Ed. (14)(入選Author Profile)、Adv. Mater. (18)(入選Hall of Fame)、Nat. Commun. (2)、Sci. Adv. (2) 等180余篇,撰寫中英文專著各1部,授權專利16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截止2019年2月,論文共被引用20740次,H-Index為75,入選科睿唯安化學、材料科學兩個領域“高被引科學家”、愛思唯爾材料科學“中國高被引學者”。因為在自組裝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獲2019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化學獎。
代表成果
1. Zhening Zhu, Haifeng Meng, Wenjing Liu, Xinfeng Liu, Jianxiao Gong, Xiaohui Qiu, Lei Jiang, Dan Wang*, and Zhiyong Tang* ; 題目:Superstructures and SERS Properties of Gold Nanocrystals with Different Shapes;期刊名稱: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卷(期)(年):50(7)(2011);起止頁碼:第1593頁至第1596頁
2. Bin Liang, Hui Wang, Xinghua Shi, Baoying Shen, Xiao He, Zahid Ali Ghazi, Niaz Ali Khan, Haksong Sin, Abdul Muqsit Khattak, Lianshan Li*, and Zhiyong Tang*;題目:Microporous Membranes Comprising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Rigid Backbones Enable Ultrafast Organic-Solvent Nanofiltration;期刊名稱:Nature Chemistry;卷(期)(年):10(9)(2018);起
止頁碼:第961頁至第967頁
3. Yunsheng Xia, Trung Dac Nguyen, Ming Yang, Byeongdu Lee, Aaron Santos, Paul Podsiadlo, Zhiyong Tang*, Sharon C. Glotzer*, and Nicholas A. Kotov* ; 題目: Self-Assembly of Self-Limiting Monodisperse Supraparticles from Polydisperse Nanoparticles ; 期刊名稱: Nature Nanotechnology;卷(期)(年):6(9)(2011);起止頁碼:第580頁至第587頁
4. Zhening Zhu, Wenjing Liu, Zhengtao Li, Bing Han, Yunlong Zhou, Yan Gao, and Zhiyong Tang*;題目:Manipulation of Collective Optical Activity in One-Dimensional Plasmonic Assembly;期刊名稱:ACS Nano;卷(期)(年):6(3)(2012);起止頁碼:第2326頁至第2332頁
5. Bing Han, Zhening Zhu, Zhengtao Li, Wei Zhang*, and Zhiyong Tang*;題目:Conformation Modulated Optical Activity Enhancement in Chiral Cysteine and Au Nanorod Assemblies;期刊名稱: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卷(期)(年):136(46)(2014);起止頁碼:第16104頁至第16107頁
6. Zhengtao Li, Zhening Zhu, Wenjing Liu, Yunlong Zhou, Bing Han, Yan Gao, and Zhiyong Tang*;題目:Reversible Plasmonic Circular Dichroism of Au Nanorod and DNA Assemblies;期刊名稱: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卷(期)(年):134(7)(2012);起止頁碼:第3322頁至第3325頁
資料來源:
http://www.nanoctr.cn/dwgk2017/xrld_133377/202311/t20231101_6914203.html
https://www.chemsoc.org.cn/member/senior/25422.html
http://sourcedb.nanoctr.cas.cn//zw/zxrck/200906/t20090602_252684.html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