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至之境 擁抱無限可能
——在202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奎嶺
2023年8月23日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交大校園,隆重舉行2023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首先,我代表學校,向來自五湖四海的4800多名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路培養、支持你們的父母和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從踏入校門的一刻起,嶄新的人生篇章和探索之旅在你們面前展開,“交大人”成為大家共同的身份標識??缭饺齻€世紀的交通大學,歷經滄桑而堅守初心使命,櫛風沐雨中始終與祖國同向同行。無論是百廿載厚重的歷史底蘊,傳承不息的“飲水思源、愛國榮?!鼻閼眩€是今日穩居國內高校前列的綜合實力,大師云集、創新迸發的良好氛圍,美麗的校園和一流的設施……都可以成為大家愛上交大的理由。
今年,我在給高考生的寄語中說到“東海之濱,思源湖畔,期待與你們一起,探索人生的未至之境”。“未至之境”,既是需要你們以好奇之心去探索的知識前沿,也是有待你們以堅實步伐去奔赴的壯美河山,更是呼喚你們以責任與使命意識去開創的美好未來。探索未至之境,要主動突破固有認知的局限,敢于挑戰和超越自我,激發內生動力、打牢學業基礎、把穩前進方向,從而擁抱無限可能、實現人生價值。借此機會,我和楊振斌書記一起,和大家交流三點想法:
一是尋找熱愛,以濃厚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動力。
與高中相比,大學有了院系、學科、專業等劃分,今后你們的知識探究、創新嘗試等都將離不開學科專業。深入了解并建立起對所學專業的熱愛,是支撐你們向未至之境進發的動力源泉。你們在報考志愿時,結合個人興趣進行了專業選擇,有些同學達成所愿,也有同學心存遺憾。如果說“因為熱愛,所以選擇”是發自內心的追求,那么“因為選擇,所以熱愛”則也會成為歷久彌堅的信念。學校各個專業或引導大家探尋自然奧秘、或帶領大家參與鑄就國之重器,或守護生命健康、或致力資政啟民,其中都蘊藏著可以影響或改變世界的力量,值得大家沉浸之、熱愛之。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引導本科生參與學術研究、激發大家的學術興趣,一大批同學由此尋找到今后的研究方向。生物醫學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柳宇軒,大一就進入實驗室進行早期的科研探索,在一場學術報告中接觸到醫療機器人這一全新領域,與師長交流并深入了解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三時加入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參與項目研究,為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提供康復輔助。本科畢業后,他成功入選了致遠榮譽博士計劃,為推動醫療機器人領域的發展貢獻力量。
同學們,大學四年極其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不斷探索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激發興趣,尋找熱愛。興趣和熱愛不會憑空降臨,你們要在積極參與科研項目中找到契合自己的方向,在深入挖掘與親身體悟中形成準確的專業認知,領會專業使命、了解行業需求,積淀經世濟民、叩問蒼穹、探秘未知的無畏勇氣和不竭動力。
二是勤學不怠,以真才實學筑牢持久探索的基礎。
探索未至之境的道路往往充滿荊棘與曲折,需要動力、毅力的支撐,也需要堅實知識基礎的保障。你們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進入交大后或許會發現周圍“高手如林”,一些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難度大、要求高,學業壓力撲面而來。“大一有些不適應”“一開始偶爾感到迷?!笔菍W長學姐們較為普遍的感受,他們大都經歷過一段轉變學習方式、適應學習節奏的時期,有過一個自信心重塑的過程,這些都是初入交大的“必修課”。只有沉下心來,勤學不怠、下得苦功,才能求得來“一等學問”,奠定挑戰未知、攻堅克難的扎實基礎。
“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是學校一直以來的辦學傳統。著名水利專家張光斗學長1934年畢業于土木工程學院,在回憶交大求學時光時曾說,“物理每周小考一次,不及格的比比皆是”,便是老交大重視基礎知識教育的生動反映。在嚴教學、高要求的鞭策之下,勤學奮進、孜孜以求成為交大學子的普遍寫照,“學在交大”逐漸成為新時期學校的鮮亮名片。物理與天文學院2017級本科生章艷芳來自革命老區江西萍鄉,入學后專業分流考試的倒數第一,讓她一度緊張、失去信心。但她迅速調整好心態,鼓勵自己“勤能補拙,只要首先攻克數、理這些‘硬骨頭’,就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憑著這份堅毅踏實的精神,她把圖書館閉館音樂當作“每日歌單”,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給自己的大學四年交上滿意的答卷。
同學們,“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才有勇敢探索的底氣和信心。適應大學生活的第一步便是快速轉變學習態度與方式,以歸零心態積極應對挑戰和挫折,在主動探究、篤學不倦中建構知識體系,打牢未來發展的根基。既要“根深”,深入汲取所在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又要“葉茂”,通過通識課程、跨專業選修課程、輔修專業等廣泛涉獵,拓展跨學科視野,建立多元知識儲備,為今后的創新突破積蓄持久能量。
三是飲水思源,以使命意識引領長遠探索的方向。
向著未至之境的探索,既來自于興趣,更源自于責任和使命,源自于時代和國家的召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從現在開始到本世紀中葉的30年,是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也正是你們接續奮斗、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的重要階段。當下的中國正處于對科技和人才需求最為迫切的時期,希望大家不要僅僅將一份體面的工作、一種小富即安的生活作為求學目標,而是把自身的發展融入國家和時代發展的洪流,以遠大的志向和崇高的追求作為矢志探索、精勤不倦的引領,在挑戰未知的逐夢前行中、在為國為民的赤誠奉獻中擁抱無限可能。
127年來,一代代交大人以傳承文明、探求真理為使命,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探索腳步從未停息。一大批治國英才、科學大師、產業巨子和文化精英從這里走出,在振興中華的征程上留下丹心報國、篤實奮進的動人故事,譜寫了“國有所需,我有所應”的慷慨壯歌。曾有人問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學長,對交大學子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吳老先是謙遜地回答“我說不好”,繼而說道“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總是對的”。樸素的話語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現了融入交大人血脈的家國情懷。你們的錄取通知書禮盒中有“一滴水”的擺件,既希望新交大人銘記“飲水思源、愛國榮?!钡男S?,也期待同學們把自身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就像一滴滴水融入海洋,匯聚成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同學們,“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span>高遠追求不是憑空產生而是在躬身實踐中確立的,希望你們主動思考并做好人生規劃,把探索未知世界、服務國家發展、造福人類社會作為奮斗夢想,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在勇擔時代使命中把穩前行方向;也希望你們能夠把情懷與責任付諸于行動,將對探索未知的期待、仰望星空的遐想、心之所向的追尋化作奮斗腳步,珍惜時光、不負韶華,在勤學善思、明辨篤行中開創人生的無限精彩!
同學們,你們從五湖四海而來相聚于此,為百廿交大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希望你們能夠在尋找熱愛中激發探索動力,在勤學不怠中打牢探索基礎,在飲水思源中把握探索方向,向著未至之境勇敢出發,去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
再次歡迎你們,新交大人!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