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傳播知識,傳承經典,向這些學界著名的化學主編們致敬!看看有您母校的老師嗎?

來源:化學加      2016-02-18
導讀:“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自去年6月28日化學+網發起這個活動以來,已先后得到了包括北大、清華、南開、浙大、蘭大、廈大、復旦、中大、川大、北師大、東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大、湖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蘇州大學、華南理工、福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核四〇四公司、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等國內40多所大學或機構共50多位主編、副主編的熱情參與并支持。期間也先后得到中國新聞網、中國化工報、光明網、央廣網、搜狐網、財經_中華網、新浪遼寧頻道、鳳凰網_寧波頻道等多家媒體的報道、傳播。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即使是電子圖書不斷普及,紙媒不斷消失的今后,相信各學科各階段的教科書依舊會是最后的守護者。上圖這些大學化學教材書伴隨著一代代學子成長,對于每位化學相關學科的畢業生來說,在他們的化學學習、科研和工作中想必更是留下過難忘的記憶。今天,化學加繼續帶你一起來重溫、欣賞!

“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自去年6月28日化學+網發起這個活動以來,已先后得到了包括北大、清華、南開、浙大、蘭大、廈大、復旦、中大、川大、北師大、東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大、湖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蘇州大學、華南理工、福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核四〇四公司、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等國內40多所大學或機構共50多位主編、副主編的熱情參與并支持。期間也先后得到中國新聞網、中國化工報、光明網、央廣網、搜狐網、財經_中華網、新浪遼寧頻道、鳳凰網_寧波頻道等多家媒體的報道、傳播。

本篇繼續展示其中第31至第54位老師的贈書,以表達我們由衷的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后面還將分期展出,直到第108位。為什么定108這個數字,幾層緣由請見文末。



化學+網邀您尋找最美鋪路人

三重大禮感恩化學主編籌書活動介紹

(仍在進行中)

 

一、 主辦單位

“化學+網”(www.1937a.com)創辦方廣州萃英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二、 活動主題

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

三、 活動時間

2015年6月28日開始(不設時限,活動擬共籌108位老師的書)。

四、 活動參與對象

化學化工、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制藥化學類大學教材、實驗書、工具書的主編、副主編。

五、 活動發起緣由

我們的創始人團隊第一學歷都是化學類專業本科畢業。當年我們讀大學的時候,每學期手上拿到的每一本化學化工類教科書,都是倍感親切和珍惜,對封面上的主編、副主編們更是格外仰慕。這份情結延續了多年,直至我們創辦這個化學+平臺。我們最真實的動力之一,就是本著“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你更精彩!”這樣的分享理念、真實初衷,想讓更多的化學科研工作者、化學老師、化學從業者關注了解化學+通過互聯網平臺化學+的推動,一是讓化學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中國化學化工產業的轉型升級中來,讓他們的科研、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尊重,更高的回報;二是讓真正有需求的化工企業可以更方便更精準的獲得好的科研、科技成果,進而產業化!最終目的是大家都能更好的服務于化學化工這個大產業,共同為推動中國由化工大國向化工強國邁進做一點貢獻!

六、 活動參與方式

1.所有國內外主編過化學化工、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制藥化學類大學教材、實驗書、工具書的老師,只要您愿意將您過去主編過的以上這些領域的教材中的一本(有5成新以上即可),免費郵寄贈送給本公司收藏展示,并在其中一本書的扉頁上,寫上祝福化學+網的一些寄語或者“贈化學+ 網”,再簽上您的尊姓大名,和落款日期,快遞郵寄給我司即表示已參加,快遞費可選擇到付。

郵寄地址是:廣州黃埔區黃埔東路266號怡港大廈B棟708室 黃斌榮收 ,電話:020-82002532、13503080768。

2.如果方便,最好請您留下郵箱地址或聯系電話,以便我們的工作人員在收到您寄來的書籍后第一時間通過郵箱書面回復確認。如果寄出后10天內沒有收到我們的反饋,您可委托學生查詢下快遞單或者來電了解情況。

3.參與憑證:一是充分信任我們;二是您可查詢一下快遞單號,并截個圖片;或者保存一下我們回復的確認郵件。

七、三重大禮感恩

第一,化學+網對于贈書老師本人及其弟子的所有科研、科技開發成果,如打算對外轉讓,化學+網將免費予以推送,將安排在網站靠前位置廣告,優先匹配需求單位,并積極協助線下交易撮合。

第二,我們“化學+網”創始團隊莊嚴承諾,如果不久的將來,“化學+網”在國內主板或者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上市后3個月內,首先,我們將參照您寄來的這套教材的封底標價,主編參與的以100倍現金作為酬謝報答,副主編參與的以50倍現金作為酬謝報答;

第三,公司上市后3個月內,我們將同時聯系到您的地址,給每位寄送一份有化學+網標志的金貴紀念禮品。

八、活動聲明

1.所有贈予的化學類教材書籍,須有正規的出版書號,為您本人親自參與主編或作為副主編之一,由正規出版社出版;

2.本司對這些贈予的書籍,承諾僅用于本司展示(包括在化學+網的首頁“條形碼書架”上分期展出)及員工查閱學習之用途,不會用作其它商業用途,不擅自翻印。否則,愿承擔一切侵犯作者版權的責任。

3.各主編今后收到的現金酬謝,按規定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部分,由各自承擔。


廣州萃英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8月28日 更新

寄書地址:

廣州黃埔區黃埔東路266號怡港大廈B708室黃斌榮收

電話:020-82002532,13503080768




我們之前已經展出過部分已贈書的主編們的杰作(見文章“化學+網公益籌書活動”傳播時代正能量,開啟眾籌概念新領域(篇二)),以表達我們由衷的敬意和感謝之情!下面我們將從第31位繼續展出。



31-32.《應用量子化學》、《分子反應動態學》、《場與介觀約瑟夫森結的相互作用》、《量子相空間中的反應散射理論》、《原子簇的結構規則和化學鍵》主編:李前樹

李前樹,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第二十四屆中國化學會理論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阻燃學會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國家教育委員會第三屆高等學校工科本科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小組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國兵工學會第五屆理事和阻燃材料研究國家專業實驗室第二屆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雜志第八屆編委,中國化學會量子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期刊《分子科學》雜志副主編,中國阻燃學會主任,旅英中國華人化學科學和技術學會顧問,世界理論有機化學家協會中國國家副代表,吉林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八所高等學校兼職教授。

李前樹老師轉贈已仙逝的唐敖慶先生的《唐敖慶科學論文選集》。唐先生,我國著名的理論化學家,“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原中國科學院院士。1940年7月畢業于西南聯大并留校任教。1946年到1949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并獲博士學位。1950年初回國,在北京大學化學系任教授。1952年調入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化學系任教授,1956年任吉林大學副校長,1978年任校長,1986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吉林大學名譽校長,1992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1年被推選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1981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曾任第三屆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化學會21屆和23屆理事長。主要從事量子化學及高分子物理化學方面科研和教學工作,與其科研集體合作完成8部專著,發表300余篇論文,先后獲得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其中《配位場理論》和《分子軌道圖形理論》分別獲一等獎,《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獲二等獎,《分子內旋轉問題》獲三等獎,多次獲得部委級獎勵。











33.《高等有機化學反應、機理與結構》、《有機化學》主編:李艷梅

李艷梅,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導、教授,是清華大學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北京化學會理事,中科院化學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院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化學通報》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委,《中國大學教學》特約審稿人。







34.《無機化學簡明教程》主編:張前前

張前前,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化學系副主任。1983年9月-1990年7月就讀于武漢大學化學系,1987年獲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90年7月-1995年7月,中南民族大學化學系任教;1995年7月調入中國海洋大學博士學位。兩次獲得國家出國留學基金,先后去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進行研究和雙語教學研修。






35.《钚化學》、《核分析技術譯文集》、《核燃料循環分析技術》主編:丁戈龍

丁戈龍,蘭州大學畢業。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經理、兼中核四〇四分析檢驗中心主任。







36.《有機化學》上、下冊、《牧草次生代謝物》主編:高坤

高坤,1983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化學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期間于1989獲碩士學位,1997年獲博士學位,并于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以及2003年11月先后三次赴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拓撲和動力學研究所留學或做訪問教授。現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準的有機化學創新群體學術骨干,中國藥學會甘肅分會理事,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機化學一所所長。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半數以上為《SCI》收錄論文。






37.《現代有機合成新技術》主編:紀順俊

紀順俊,蘇州大學有機化學博士生導師。1980-1984年畢業于蘇州大學化學系同年留校工作。1984-1995年曾任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團委副書記、書記、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等、1995年自費留學日本,97年進入博士課程,2000年獲得日本立教大學大學院有機合成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10月回蘇州大學工作。曾任江蘇省有機合成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有機化學國家級重點學科負責人、化學化工學院院長等職。現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有機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蘇州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2007年11月任蘇州市人事局長、黨組書記、市編辦主任。2011年11月當選為蘇州市科協主席。





38.《化學生物學導論》主編:馬林

馬林,中山大學教授。1985年7月畢業于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1985年7月-1996年9月于吉林大學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1996年至今是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應用化學系生化室工作承擔的科研項目編輯。曾在1990年、1991年、1993年獲吉林大學單位先進工作者,1994年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39.《原子光譜聯用技術》主編:嚴秀平

嚴秀平,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87和1993年分別獲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學碩士學位及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博士學位。1993至2000間,先后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德國Perkin-Elmer儀器公司應用研究部、比利時Antwerp大學研究院痕微量化學研究中心及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學地球科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獲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3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第五屆梁樹權分析化學獎各1項。承擔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973項目課題等10項。






40.《流體力學(化工)》主編:陳文義

陳文義。河北工業大學教授,工程流動與過程強化研究中心主任,工程CFD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41.《高分子溶液》主編:張廣照

張廣照,現為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分子界面。曾獲得馮新德高分子獎(2009和2011),中國化學會高分子科學創新論文獎(2009),中國分析測試協會(CAIA獎)科學技術二等獎(2009和2011),安徽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導師獎(2009)。






42.《環境生物學》主編:黃占斌

黃占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工程系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田水利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生理學會西部環境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技推廣協會理事,《應用生態學報》和《干旱地區農業研究》等刊編委。






43.《實用藥物化學》、《化學生物學學科前沿與展望》主編:蔣華良

蔣華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11屆、12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首任院長。科技部863計劃“生物和醫藥技術領域”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基于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專家組成員。曾任科技部973計劃首席科學家(2002-2008)。他還任Journal of MedicinalChemistry和ChemMedChem等5個國際刊物的編委會成員。研究方向為發展和應用生物學、化學、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等多種學科交叉的新方法和新技術,深入開展藥物設計、藥物新靶標的發現、藥物靶標構象變化與藥理功能關系等研究。







44.《介電譜方法及應用》主編:趙孔雙

趙孔雙,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京都大學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198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物理化學專業,90年93年分獲日本京都大學理學和碩士博士學位。京都大學和廈門大學postdoctor.《膜科學與技術》編委,“非均勻體系介電譜研究方法”獲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45.《化學是什么》、《結構化學基礎》等9本書 主編:周公度

周公度,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生物工程學院教授。1957年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在北京大學工作近40年。長期從事晶體結構測定和結構化學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北京大學化學系主講結構化學基礎課近20年。先后到國內外30余所大學和科研單位講學,發表科研論文和教學文章80多篇,撰寫專著和教材十余本,被國內許多大學采用作教材和參考書。同時,是2015年11月19日手書“狀書”首個發起“狀告CCTV-8”播放誤導觀眾、反科學的“我們恨化學”廣告的功臣。


45-1.jpg

45-2.jpg

45-3.jpg

45-4.jpg

45-5.jpg

45-6.jpg


46.《結構化學》、《物理化學實驗》 主編:王軍

王軍東北大學教授,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在北京大學取得無機化學碩士學位,后于東北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任化工部感光科學研究院工程師,2009.12-201011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化學系做訪問學者。出版有《結構化學》、《物理化學實驗》等書籍。研究方向是稀土氧化物誘導的有機納米顯微合成和電化學催化性能、有機/無機復合納米材料的化學合成、共軛聚合物的光復特性、含稀土鹽的溶液熱力學研究。

 

46-1.JPG



47.《結晶化學》 主編:林樹坤

林樹坤,福州大學教授、碩導。1997年起擔任物理化學黨支部書記、化學系第一黨支部書記。1998年起兼任化學化工學院黨支部紀檢委員。所在黨支部近五年三次被省委、省教工委評為省級先進黨支部。任職以來曾分別獲得多優秀教師一次、校教學優秀成果獎四次。目前承擔兩項省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有關刊物上發表科研學術論文和教學論文約45篇。

 

47-1.JPG

47-2.JPG


48.《有機化學》、《化學與人類文明》 主編:王彥廣

王彥廣,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兼任浙江大學化學系系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浙江省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003)和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1999)。

 


49.《中級有機化學——反應與機理》 主編:呂萍

呂萍,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導。浙江省第一位有機化學博士。1980年至1990年,原杭州大學化學系學士、碩士、博士。自1995年起,曾5次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訪問美國南加州大學化學系,呂萍老師在教育和科研中已取得卓越成績,目前其研究領域(方向)為有機光電材料的合成和生命科學中的標記和熒光探針的合成。

 


50.《固相微萃取原理與應用》 主編:歐陽鋼鋒

歐陽鋼鋒,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導。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所長,微萃取與分離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環境與能源化學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50-1.JPG50-2.JPG


51.《有機化學實驗》 主編:陳華 王玉良

陳華,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導。1983年畢業于四川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1994年和1999年在四川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在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陳新滋院士主持的“手性合成與創新藥物開放實驗室”從事博士后工作一年。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曾任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有機教研室主任、化學學院副院長、四川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獎勵評審專家(2008-2009)、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專家(2007)。


 





52.《甲殼素化學》、《有機-無機復合高吸水性樹脂
》、《凹凸棒石棒晶束解離及其納米功能復合材料》 主編:王愛勤

王愛勤,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環境材料與生態化學研究發展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盱眙凹土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主任等。
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6部;申請發明專利62件,其中授權24件;獲省部級成果獎10項。其中,農業化學節水調控關鍵技術與系列新產品產業化開發及應用,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3.《地球化學》主編:張德會

張德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博導。現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化學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應用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地質科學院應用地球化學開放實驗室客座研究員。





54.《金屬有機化學原理及應用》主編:宋禮成 王佰全

王佰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主要從事金屬有機化學及均相催化研究。科研成果累計發表SCI收錄論文70余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8項。曾5次在國際或雙邊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1998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宋禮成,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家,南開大學化學系教授。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金屬有機化學研究。在金屬有機原子簇化學方面,提出了合成鐵硫硒碲原子簇化合物的多種新試劑、新反應及新合成方法,發現了雙蝶狀鐵硫絡鹽的形成反應和雙等瓣置換及環化等瓣置換反應,展示了合成橋連及大環四面體簇合物的新方法。設計合成了唯鐵氫化酶“三鐵三硫”模型物,含光敏劑卟啉環系的模型物,為進一步研究催化產氫功能奠定基礎。提出了適于合成富勒烯金屬有機物單一導構體的“松散”配體交換法。獲2005年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及2004年第一屆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獎等多項獎勵。


 




后記:中學簡單化學里,我們了解了分子原子離子;大學基礎化學里,我們掌握了各種成鍵方式和反應類型;研究生高等化學里,我們探索了最本質的反應機理和化學的應用,從對化學的感性了解到深入研究,正是這些化學書籍一步步引領著我們不斷探索和不斷前進。

而這些化學書籍的誕生和成熟,則是那些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的化學主編們嘔心瀝血、辛勤整理的結晶。他們既有對知識的總結,也有對人生的啟迪;既有對基礎知識的傳播,也有對實際應用的指導;既有對經典知識的傳承,也有對科學前沿的跟進。

每一本化學書籍都是這些主編們辛勞和智慧的結晶,正是有了這些化學主編們提供的知識寶庫和精神食糧,才使得我們的化學學習和科研順利前進,才有了眾多化學成果的誕生,這些化學主編們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感恩!一本邢版的《基礎有機化學》之所以三十年來倍受歡迎,就是因為她哺育了一代代的化學人!

化學+,化學工作者之家!歡迎您一起推薦更多化學主編、副主編,感謝您的轉發支持,期望有更多更優秀的化學教科書出現,為化學化工領域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說明:本活動擬共籌108位老師的書,定108這個數字,一是象征中國化學類教科書編寫領域的一百單八“好漢”、大家;二是用以慶祝萃英化學科技公司成立日期2014年10月8日;三是未來公司真上市后,書價的100倍答謝感恩開支預算合理合適。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