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苯并呋喃的開環反應是一種很有價值但尚未開發的苯酚衍生物的制備方法。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黃良斌教授課題組及南京大學王敏燕教授課題組報道了鎳催化苯并呋喃與硅烷的開環反應,選擇性地得到了鄰烯基、支鏈烷基硅烷和烯基硅烷取代的苯酚衍生物。作者通過控制實驗和DFT計算驗證Ni-H遷移插入再β-O消除來實現苯并呋喃的C-O鍵活化,但不是通過Ni(0)直接氧化加成到苯并呋喃的C-O鍵。進一步的區域選擇性氫硅化或脫氫硅化是通過Ni(I)-H或Ni(I)-[Si]中間體,形成支鏈/直鏈性烷基硅烷或烯基硅烷取代的苯酚衍生物。
圖文解讀
鎳催化苯并呋喃開環,多樣構建鄰位官能團化的苯酚衍生物
傳統的苯酚衍生物,包括活化的磺酸鹽、芳基羧酸鹽、芳基醚,甚至不受保護的酚,被廣泛用作親電試劑;通過Csp2?O鍵的活化,在(還原)交叉偶聯反應中用于構建各種碳-碳和碳-雜原子鍵。然而,這些轉化總是產生化學計量的廢物。苯并呋喃作為功能分子中的關鍵骨架,可以從各種簡單的原料制備,只需一兩步即可。苯并呋喃開環轉化為構建鄰烯基/烷基取代苯酚衍生物提供了一種高效且原子經濟的策略。然而,由于其較高的C-O鍵強度,空間位阻,并芳香穩定,這種轉化相對稀少,特別是2,3-二取代苯并呋喃。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苯并呋喃的直接開環氫化的研究尚未取得進展。這主要是因為開環產物鄰羥基苯乙烯中的末端C-C雙鍵反應活性更高,極易發生過度還原。例如,游書力教授小組報道了一種溫和的銅催化2,3-非取代苯并呋喃與硅烷的開環反應,然后進行對映選擇性氫胺化反應,得到了手性N,N-二芐基氨基酚,且反應需要過量的苯并呋喃的底物。受到Martin、Chatani和Hartwig等課題組關于鎳催化的C-O鍵活化的啟發,作者認為這種策略可以應用于苯并呋喃的化學選擇性開環氫化。基于此,本文報道了以硅烷為還原劑的鎳催化苯并呋喃開環反應。 圖1. 苯并呋喃開環 作者首先以苯并呋喃1a和三乙基硅烷2aa作為模板底物進行條件篩選,在最優條件下可獲得94%產率的開環氫化產物3aa。另外,通過更換配體、硅烷及提高反應溫度、濃度等,也可以使大位阻的底物2-萘基苯并呋喃開環,產率77%(圖2)。 aReaction condition a: 1a/1za (0.1 mmol), Et3SiH (23.2 mg, 0.2 mmol), Ni(cod)2 (2.7 mg, 0.01 mmol), PCy3 (5.6 mg, 0.02 mmol) in 1 mL 1,4-dioxane at 80°C for 8 h under N2 atmosphere. bReaction condition b: 1za (0.1 mmol), tBuMe2SiH (34.8 mg, 0.3 mmol), Ni(cod)2 (2.7 mg, 0.01 mmol), ICy-HCl (4.0 mg, 0.015 mmol), LiOtBu (0.1 mmol) in 0.5 mL 1,4-dioxane at 130°C for 24 h under N2 atmosphere. cGC yield with n-dodecane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d20 mol % LiOtBu was added. 圖2. 條件優化 苯并呋喃開環氫化反應的底物范圍廣泛,對于其他三級硅烷也能有良好的收率。值得注意的是,大位阻底物2,3-取代的苯并呋喃也可以實現開環反應(圖3)。 圖3. 苯并呋喃開環氫化的底物范圍 為了進一步了解反應機理,作者進行了一系列控制實驗,排除了Ni(0)對苯并呋喃的C-O鍵直接氧化加成,EPR實驗證明了Ni(I)的存在,DFT計算表明是Ni(I)-H插入苯并呋喃再β-O消除來實現苯并呋喃開環轉化(圖4、5)。 圖4. 控制實驗和KIE實驗 圖5. DFT計算 由于Ni-H可以進一步遷移插入到氫化開環產物的烯烴中,作者認為烯烴的硅氫化反應可以與苯并呋喃氫化開環反應相結合。這種轉化的關鍵挑戰之一是控制鎳催化支鏈氫硅化、直鏈氫硅化和脫氫硅化反應的化學選擇性。作者經過細致的條件優化,可以實現2,3-未取代苯并呋喃的開環支鏈氫硅化反應,生成所需的支鏈烷基硅烷苯酚衍生物。有趣的是,對于3-芳基/烷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在SICy-HCl作為配體存在的條件下,這些轉化選擇性地提供了產率良好的鄰位線性烷基硅烷苯酚衍生物。此外,在10 mol% Ni(cod)2、20 mol% PCy3和3當量的1-辛烯作為氫受體的作用下,可以實現2,3-未取代苯并呋喃的開環脫氫硅化合成所需的乙烯基硅烷(圖6)。 圖6. 苯并呋喃開環進一步串聯反應的底物范圍 克級反應和產物衍生化證明了該方法的實用性(圖7)。 圖7. 克級反應以及衍生化 研究總結 總之,該團隊開發了一種高效、穩定的苯并呋喃的鎳催化開環反應,簡化了一系列鄰位功能化苯酚衍生物的制備。該方法底物范圍廣、條件溫和、化學選擇性好。DFT計算和動力學實驗表明,苯并呋喃的C-O活化是通過插入Ni-H和消除β-O來實現的。進一步對苯并呋喃進行級聯開環轉化,可得到支鏈/直鏈烷基硅烷和烯基硅烷取代苯酚衍生物。 該工作以“Nickel-Catalyzed Ring-Opening of Benzofurans for the Divergent Synthesis of ortho-Functionalized Phenol Derivatives”為題發表在《ACS Catalysis》上。文章第一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后呂昌輝和碩士研究生林躍萍,通訊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黃良斌教授和南京大學王敏燕教授。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C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s. 21971074、22001076)、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Nos.A1515010006、2021A1515010159)、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Nos.JQ04、2020ZYGXZR035)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2c04442
作者簡介
黃良斌,華南理工大學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骨干,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進入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習,2008年獲制藥工程學士學位。同年加入華南理工大學江煥峰教授課題組,2013年獲得應用化學博士學位。隨后獲得德國洪堡獎學金的資助,加入德國凱澤斯勞騰理工大學Lukas Goossen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分別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和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Daniel Weix課題組擔任助理研究員職務。2018年11月加入華南理工大學開始獨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催化體系設計及其在綠色合成中的應用、生物質高效催化轉化的應用。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相關研究成果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9,第二完成人)等。曾獲教育部學術新人獎(2010)、廣東省優秀博士論文(2014)、德國洪堡獎學金(2014)、廣東省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019)等。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