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中山大學校長高松院士:高質量發展為何更需拔尖創新人才?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2023-03-11
導讀:“以前我們主要是跟跑,靠勢能;未來高質量發展,更需要有創造性的人,引領未來新的產業,創造新的賽道,這,就要靠動能。”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接受總臺中國之聲兩會高端訪談《會里會外》專訪時,用頗具理科思維的表達,講述他的人才理念。作為無機化學家,高松主要的研究領域是配位化學與分子磁性。43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北京大學教務長、常務副校長,至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再至中山大學校長,在他的心中,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終是教師。他說“教育實際上是給人一副有光的眼鏡”,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或“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大學最重要的貢獻不僅是思想、學術這些直接貢獻,更主要的是為未來培養有創造性的人這樣看似“間接的貢獻”。

QQ截圖20230313105341.png

“以前我們主要是跟跑,靠勢能。未來高質量發展,更需要有創造性的人,引領未來新的產業,創造新的賽道,這就要靠動能。”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接受中國之聲兩會高端訪談《會里會外》專訪時,用頗具理科思維的表達,講述他的人才理念。

作為無機化學家,高松主要的研究領域是配位化學與分子磁性。43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北京大學教務長、常務副校長,至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再至中山大學校長,在他心中,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終是教師。他說“教育實際上是給人一副有光的眼鏡”,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或“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大學最重要的貢獻不僅是思想、學術等這些直接貢獻,更主要的是為未來培養有創造性的人這樣看似“間接的貢獻”。

創造力=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這是高松的“人才公式”。這位化學家的人才公式,能破解高等教育育人的難題嗎?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什么今年兩會他準備提交的建議格外關注醫學教育?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明年即將迎來百年校慶的中山大學,如何發揮區位優勢,與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同頻共振?……高松一一談了自己的觀點。

以下為您帶來部分訪談實錄。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您曾經發表文章說,“創新型人才的戰略內涵在于能夠引領未來”。能夠引領未來的人才應該具備哪些關鍵的要素?


高松:古今中外,教育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我們一直在用過去的知識教給現在的孩子,讓他們去解決未來的問題。未來將遠比現在復雜,它更加多樣化,更加不確定。面對這樣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能引領未來的人才要具備三大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一,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未來的不確定性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能夠在未來面對新問題、想要學習的時候能自我學習。

第二,強大的思想力。在不斷地思考、探索、質疑的過程中,才能不斷發現新問題,實現新突破,產生新創造。

此外,還要能夠在真實世界里采取有效行動,知行合一。學習和思考很重要,但最終改變世界的是人們的實踐與行動。

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這三者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相乘關系,其結果便是創造力。即:創造力=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這三者是相輔相成、彼此交織的,沒有先后之分。

如何培養具備“三力”的人才?


高松:要培養這幾種能力,最核心的還是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但我們現在的教育很少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我們要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倡導“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通過“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將教與學的重心真正轉移到“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一切的政策措施均是要為了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參與推進大灣區建設

您帶到這一屆全國兩會上的是什么議案?

高松:主要是關于綜合性大學的醫學教育怎樣能夠得到中央地方的共同支持,通過央地共建醫學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醫學教育很復雜,模式很多,它是教育、醫學研究和臨床三者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現在的問題是,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部既要進行醫學研究,又要做醫療服務,還要承擔醫學人才培養的責任,缺乏持續的、穩定的支持投入。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備受矚目,中山大學是其中的重要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高松:我們是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重要建設力量,是灣區引才育才的主力軍,主動參與、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責無旁貸。

學科教育方面和科技服務方面,我們的珠海校區大力發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藍學科;新建的深圳校區,布局了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

僅2022年,學校成果轉化合同金額5300余萬元,轉化專利103件?!笆奈濉遍_局之年的2021年,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到賬金額均超過“十三五”總和,其中超過六成的成果轉化落地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

更重要的是人才培養。最近三年,每年有超過70%的畢業生選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他們大多進入了醫療、公共衛生、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核能等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福祉高度相關的行業或者領域。

此外,中山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共同發起粵港澳高校聯盟,深化三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聯盟的平臺作用,為推動香港和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出貢獻。

青年學者“長聘”、博士“漲薪”,讓人才專注科研

中山大學正在推動建立教研系列“預聘-長聘”制度,目標是什么?這一制度能夠跟現有的機制實現無縫順滑對接嗎?

高松:“預聘-長聘”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吸引和支持有學術潛力的青年學者專注發展新的學科與研究領域和方向,塑造學科與院系的未來。要給預聘的青年學者充分和良好的學術發展條件,包括啟動經費與實驗室空間、招收培養研究生資格等,以發展培育其教學科研的能力。

中大正在面向全球招募優秀青年人才,已經開始實行“預聘-長聘”制管理。接下來,我們還將考慮采用教師集群招聘、設立冠名基金、冠名講席教授、冠名特聘教授、冠名青年學者等形式,提升對卓越人才的吸引力。同時,繼續完善校內院系學科之間的合聘機制,鼓勵學科交叉融合。

從去年9月1號起,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獎助金平均從每學年4.6萬元提升至5.8萬元,平均漲幅是26%,都說是給博士生“漲薪”?學校是出于什么考慮?

高松:嚴格來說不算“漲薪”。研究生獎助金的來源主要包括國家財政撥款、學校自籌經費、導師(培養單位配套投入)三部分。博士生資助體系改革要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研究生活條件和環境,要有利于吸引更優秀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有利于讓老師將更多精力和經費投入研究生培養。

中山大學的獎助金標準調整之后,還是很有競爭力的。我相信這個獎助金水平會更加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來報考中大的博士生,也可以留住本校優秀的碩士生在這里繼續讀博。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