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Angew:華東理工李春忠、陳龍團隊在高比能氯超級電容器設計開發取得新進展
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2023-01-09
導讀: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李春忠教授、陳龍特聘研究員團隊在水系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構建了基于氯氧化還原反應的呼吸式超級電容器,大幅提升了水系超級電容器的能量與功率密度。相關成果以“High Power- and Energy-Density Supercapacitors through the Chlorine Respiration Mechanism”為題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Angew. Chem. Int. Ed. e202215342 (2022))。
水系超級電容器由于其較高的功率密度以及優異的循環壽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基于陰陽離子吸/脫附的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遠低于鋰離子電池等其他電化學儲能器件,這嚴重限制了其大規模應用。氯具有成本低廉、能量密度高以及氧化還原反應速率快的優點,非常適合于電化學儲能器件應用。但是,氣態氯的儲存難題限制了其發展。在該研究中,受到一種水生蜥蜴的啟發,研究人員采用多孔碳來儲存釋放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氯氣。研究結果顯示孔徑是氯氣在多孔碳材料中析出與吸附的關鍵參數。DFT計算結果表明,在氯離子氧化過程中,氯氣的形成能隨著孔徑的增加而減小,當孔徑大于2.03 nm時幾乎相同。這也與電化學測試結果一致??讖綖? nm的碳納米管,其氯氣析出與吸附性能遠優于孔徑小于2 nm的活性炭衍生物多孔碳,以及孔徑約為4 nm的有序介孔碳材料(CMK3)。圖片說明:DFT計算結果表明孔徑是多孔碳儲氯性能的關鍵參數以孔徑為3 nm的碳納米管作為儲氯電極,其可以提供 39 mAh/g的比容量,循環55000次后,仍能保持98%的比容量。以其作為正極,NaTi2(PO4)3為負極的超級電容器在 257 C的倍率下可以提供33 Wh/kg的能量密度,30000次循環后,容量幾乎沒有衰減。而且其在50000 W/kg的高功率密度下仍然可以提供16 Wh/kg的能量密度。此外,應用金屬鋅作為負極時,該氯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可進一步提高至53 Wh/kg。這些性能遠優于目前商業化超級電容器。圖片說明:氯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遠優于目前商業化超級電容器該論文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范曉彤、黃凱博士,通訊作者為化工學院李春忠教授、陳龍特聘研究員、練成特聘研究員以及牛津大學杲祥文研究員。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青年項目、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等經費支持。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215342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