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化學+網公益籌書活動”傳播時代正能量,開啟眾籌概念新領域(篇二)

來源:化學加      2015-12-13
導讀:這是一場由化學家和化學+ 傾情演繹的愛情故事,無關風月,只為真心!自6月28日“化學+網”發布本活動以來,先后得到了包括北大、清華、蘭大、廈大、復旦、南開、中國石油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湖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蘇州大學、中大、華南理工、北師大、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核四〇四公司等國內30多所大學、機構40多位主編、副主編的熱情參與并支持。期間并先后得到中國新聞網、中國化工報、光明網、央廣網、搜狐網、財經_中華網、新浪遼寧頻道、鳳凰網_寧波頻道等多家媒體的報道或關注。

眾籌,國內可謂是近兩年才興起的概念;公益眾籌,一般指的是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布籌款項目并募集資金。然而,本文所講述的,我們又把之稱為另一種新型領域的公益眾籌,這是一場由化學家和化學+ 傾情演繹的愛情故事,無關風月,只為真心!


一直來,大學里面,相對來說愿意搞科研、發論文的老師明顯多。反之,潛心于教學、編書的越來越少?;瘜W+網發起這個活動,其中一層用意就是希望我們那些兢兢業業的大學化學主編們能得到大學本身及社會各界更多人的尊重;同時,也希望教材出版市場能得到更好的版權保護及更加尊重市場的稿酬回報。


這是一場由化學家和化學+ 傾情演繹的愛情故事,無關風月,只為真心!自6月28日“化學+網”發布本活動以來,先后得到了包括北大、清華、蘭大、廈大、復旦、南開、中國石油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湖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蘇州大學、中大、華南理工、北師大、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核四〇四公司等國內30多所大學、機構的40多位主編、副主編的熱情參與并支持。期間并先后得到中國新聞網、中國化工報、光明網、央廣網、搜狐網、財經_中華網、新浪遼寧頻道、鳳凰網_寧波頻道等多家媒體的報道或關注。


這是什么活動?“化學+網”為什么發起這活動?這活動怎么參與?哪三重感恩大禮?



化學+網邀您尋找最美鋪路人

——三重大禮感恩化學主編籌書活動介紹

(仍在進行中)

 

一、 主辦單位

“化學+網”(www.1937a.com)創辦方廣州萃英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二、 活動主題

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

三、 活動時間

2015年6月28日開始(不設時限,共籌到108位老師的書后截止)。

四、 活動參與對象

化學化工、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制藥化學類大學教材、實驗書、工具書的主編、副主編。

五、 活動發起緣由

我們的創始人團隊第一學歷都是化學類專業本科畢業。當年我們讀大學的時候,每學期手上拿到的每一本化學化工類教科書,都是倍感親切和珍惜,對封面上的主編、副主編們更是格外仰慕。這份情結延續了多年,直至我們創辦這個化學+平臺。我們最真實的動力之一,就是本著“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你更精彩!”這樣的分享理念、真實初衷,想讓更多的化學科研工作者、化學老師、化學從業者關注了解化學+。通過互聯網平臺化學+的推動,一是讓化學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中國化學化工產業的轉型升級中來,讓他們的科研、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尊重,更高的回報;二是讓真正有需求的化工企業可以更方便更精準的獲得好的科研、科技成果,進而產業化!最終目的是大家都能更好的服務于化學化工這個大產業,共同為推動中國由化工大國向化工強國邁進做一點貢獻!

六、 活動參與方式

1.所有國內外主編過化學化工、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制藥化學類大學教材、實驗書、工具書的老師,只要您愿意將您過去主編過的以上這些領域的教材中的一本(有5成新以上即可),免費郵寄贈送給本公司收藏展示,并在其中一本書的扉頁上,寫上祝?;瘜W+網的一些寄語或者“贈化學+ 網!”,再簽上您的尊姓大名,和落款日期,快遞郵寄給我司即表示已參加,快遞費可選擇到付。

郵寄地址是:廣州黃埔區黃埔東路266號怡港大廈B棟708室 黃斌榮收 ,電話:020-82002532、13503080768。

2.如果方便,最好請您留下郵箱地址或聯系電話,以便我們的工作人員在收到您寄來的書籍后第一時間通過郵箱書面回復確認。如果寄出后10天內沒有收到我們的反饋,您可委托學生查詢下快遞單或者來電了解情況。

3.參與憑證:一是充分信任我們;二是您可查詢一下快遞單號,并截個圖片;或者保存一下我們回復的確認郵件。

七、三重大禮感恩

第一,化學+網對于贈書老師本人及其弟子的所有科研、科技開發成果,如打算對外轉讓,化學+網將免費予以推送,將安排在網站靠前位置廣告,優先匹配需求單位,并積極協助線下交易撮合。

第二,我們“化學+網”創始團隊莊嚴承諾,如果不久的將來,“化學+網”在國內主板或者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上市后3個月內,首先,我們將參照您寄來的這套教材的封底標價,主編參與的以100倍現金作為酬謝報答,副主編參與的以50倍現金作為酬謝報答;

第三,公司上市后3個月內,我們將同時聯系到您的地址,給每位寄送一份有化學+網標志的金貴紀念禮品。

八、活動聲明

1.所有贈予的化學類教材書籍,須有正規的出版書號,為您本人親自參與主編或作為副主編之一,由正規出版社出版;

2.本司對這些贈予的書籍,承諾僅用于本司展示(包括在化學+網的首頁“條形碼書架”上分期展出)及員工查閱學習之用途,不會用作其它商業用途,不擅自翻印。否則,愿承擔一切侵犯作者版權的責任。

3.各主編今后收到的現金酬謝,按規定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部分,由各自承擔。


廣州萃英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8月28日 更新

寄書地址:

廣州黃埔區黃埔東路266號怡港大廈B708室黃斌榮收

電話:020-82002532,13503080768


下面,我們展出已贈書的主編們的杰作,以表達我們由衷的敬意和感謝之情!后面還將分期全部展出。



1.《配位化學》主編:劉偉生

劉偉生,現任蘭州大學教務處處長,蘭州大學化學院教授,博導,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甘肅省化學會副理事長。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




2.《食品化學》主編:謝明勇

謝明勇,現任南昌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德國波恩大學食品科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教授,博導,食品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3.《無機化學》主編:章偉光

章偉光,現為華南師范大學化學系博導、教授,中國稀土學會理事,廣東省化工學會理事,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研究員,廣東研捷醫藥科技CEO,廣州研創手性科技首席科學家。


 




4.《化學工程基礎》第二主編:嚴世強

嚴世強,現任蘭州大學應用化學與精細化工系副系主任、教授,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委員;是全國高等學校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應用化學與化工基礎教學改革研究聯合協作組”成員。


 




5.《催化原理導論》、《納米催化技術》主編:閻子峰

閻子峰,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博導,工業催化與化工材料學科學術帶頭人,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訪問教授,韓國高等理工學院客座教授,《科學通報》特邀編委,山東省第十屆人大代表。曾獲得伊朗“最高外國研究者獎”。


 




6.《結構化學》主編:景歡旺

景歡旺,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院長助理,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級精品課《結構化學》主講及課題組長,《催化學報》編委,中國化學會永久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


 




7.《物理化學》主編:孫世剛

孫世剛,廈門大學教授、博導、2015年中科院新科院士,先后擔任過廈門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化學系系主任,校長助理,廈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他從1999年起被國際學術期刊J. Electroanal. Chem.聘為編委(該刊物創刊40多年聘任的首位中國學者),2005初擔任國際電化學會(ISE)物理電化學分會副主席(目前ISE及其分會領導中唯一中國專家)。 1993年起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百名優秀博士后,國家級教學名師。秀博士后,國家級教學名師。


 




8.《分析化學》主編:陳興國

陳興國,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生命分析化學與原子分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兼任《分析化學》、《巖礦測試》和《分析科學學報》等雜志編委。主講的《分析化學》2000年被評為教育部名牌課程。


 

 




9.《分析化學》副主編:陳宏麗

陳宏麗,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碩導,博士論文獲得2004年“蘭州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發表有關毛細管電泳和毛細管電泳與流動注射聯用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文章近20篇 。


 



10.《基礎無機化學》及《現代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副主編:唐瑜

唐瑜,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入選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二層次人選和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中國化學會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委員,甘肅省化學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委員。






11.《有機化學》主編:王全瑞

王全瑞,有機化學領域專家,現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導,曾獲評復旦大學教學名師(2007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二等獎(2007年),杭州市錢江特聘專家(2012年)。


 




12.《配位化學》主編:章慧

章慧,現任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導,廈門大學化工學院儀器分析中心副主任。研究興趣: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拆分、結構及其立體化學和應用,手性化合物的溶液和固體CD光譜,鏡面對稱性破缺(Mirror Symmetry Breaking)發現、表征及其應用。


 




13.《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主編:沈新元

沈新元,國內著名的生物材料專家,現任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膜技術及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紡織出版社編委,《國際紡織導報》雜志編委, 《產業用紡織品》雜志編委。


 




14.英文教材《Catalytic Cascade Reactions》主編:許鵬飛

現任蘭州大學萃英學院執行院長、蘭州大學化學院教授、博導。該教材是由1807年創立于美國,屬于全球歷史最悠久、最知名的學術出版商之一Wiley機構出版發行的,非常的寶貴。


 





15.《有機合成--策略與控制》翻譯主編:張艷

張艷,現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因斯布魯克大學(奧地利)&萊布尼茨表面材料所(德國) 博士后、密蘇里大學圣路易斯分校(美國)博士后畢業。

本書原著為:《Organic Synthesis: Strategy and Control》


 





16.《二氧化碳化學》主編:何良年

何良年,現任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 Sustainable Chemical Processes, Current Organic Synthesis等多種國際學術期刊編委, Springer “Green Chemistr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叢書主編, The Advisory Board of the new book Series published by CRC Press “Green Syntheses”, 英國皇家化學會Fellow(FRSC),離子液體清潔過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精細化工委員會理事,離子液體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化工過程強化技術指導委員會常務理事,美國化學會會員。

入選2014年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Elsevier)榜單,入選“the top 1% of highly cited authors in RSC journals in 2014”,“二氧化碳化學轉化反應研究”獲2014年天津市自然科學三等獎。從事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綠色化學、生物質能等領域研究,已經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如AngewChem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ChemSusChem、ChemCommun, Green Chem、Adv Synth Catal、J Catal、J Org Chem等上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撰寫英文專著1部、中文書籍2部以及英文書籍章節10部,獲得授權中外專利8項,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50余次。

先后承擔湖北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研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天津市教委項目、國家發改委科技創新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項目。


 




17-18.《物理化學》主編:朱志昂、阮文娟

朱志昂,原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導(已退休)。曾被教育部聘為理科化學教材編委會物化組編委,被國家教委聘為首屆高等學?;瘜W指導委員會物理化學及結構化學指導組成員。1992年至1994年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化學系訪問教授。1991年“溶液配位反應的熱力學及動力學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余篇。

阮文娟,現任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長期從事配位物理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天津大學化工系應用化學專業理學學士,南開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曾在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做博士后研究。


 




19.《無機及分析化學》主編:尹學博

尹學博,現任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是2006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南開大學博士,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生博士后。發表SCI收錄45篇,其中Anal Chem, Chem Commun, Biosens Bioelectron, Electrophoresis,TrAC等IF>3.0論文37篇,H指數17.


 





20.《化學與儀器分析》主編:張海霞

張海霞,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分析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蘭州大學-金川公司聯合實驗室副主任。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1項,霍英東優選課題1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企業基金多項。榮獲第12屆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入選教育部2007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以第一作者或通訊聯系人身份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科研方向包括色譜固定相的制備、樣品前處理新技術的開發、藥物載體的制備。






21.《有機化學》主編:劉軍

劉軍,現任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化工與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多年來從事有機化學、應用化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并參與了多項省級及校級教改項目,獲多項省級及校級教學成果獎。主編了《有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結構及反應機理》、《有機化學電子教案》、《化學反應工程計算》等多部教材及電子出版物。主要從事有機合成及精細化學品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發表教學及科研論文多篇。2011年獲聘武漢理工大學精品課教學名師。






22.《系統有機化學》、《安全工程師基礎教程—安全技術》主編:楊豐科

楊豐科,現任青島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藥物化學碩士點負責人,國家橡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兼職專家。迄今已出版教材四部《基礎有機化學》、《系統有機化學》、《基礎有機化學實驗》和《安全工程師基礎教程—安全技術》,其中主編的《系統有機化學》教材獲山東省高等院校優秀教材一等獎。發表科技論文7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7篇;主持和參與國家基金、省部級基金、企業課題20余項,已有近十項科研成果進行了工業化生產或中試。






 


23.《日用化學品制造原理與技術》主編:顏紅俠

顏紅俠,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中國化學會會員、西安市粘接協會會員,陜西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2004年入選西北工業大學優秀青年教師,擔任《Material Letter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以及《航空學報》、《摩擦學學報》、《應用化學》等期刊的審稿人。

近年來先后完成了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空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西安市應用材料創新基金以及國防橫向課題多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達50多篇。







24.《有機化學》主編:覃兆海

覃兆海,現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導。長期從事新農藥創制合成研究工作。主持和參加了10多項國家科研和教改項目。先后發明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殺菌劑丁吡嗎啉(Pyrimorph)和新型殺蟲劑戊吡蟲胍(Guadipyr),并開創一個硝基促進的分子內脫氫芳構化反應。



  




25.《現代有機合成試劑》、《有機合成化學與路線設計》主編:巨勇

巨勇,現任清華大學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副主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導。作為課題負責人和主要工作者,先后參加承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七·五”重大項目和“八·五”重點項目各1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博士點基金2項。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2003),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5),三等獎(1997)一項,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1993)。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20余篇(其中SCI收錄100余篇)。








26.《大學化學實驗(上冊)》主編:陸廣農

陸廣農,蘭州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工程師,主編并出版《大學化學實驗(上冊)》。

 






27.《大學化學實驗(下冊)》主編:沈永雯

沈永雯,蘭州大學講師,主編并出版《大學化學實驗(下冊)》。

 






28.《高等有機化學》、《天然產物化學》主編:汪秋安

汪秋安,1997年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有機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理學博士,2000年至2001年在比利時王國根特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國。現為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化學系主任。主持國家“九五”和“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5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3項,獲中國專利1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收錄6篇,EI收錄5篇,主編并出版有《高等有機化學》、《化學習題講解》等教材。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合成和天然產物化學。


 






29.《高效反應技術與綠色化學》主編:趙忠奎

趙忠奎,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副教授、博導,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國材料新技術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先進催化材料研究組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催化新材料與催化化學、能源催化、清潔合成和環境催化。發表論文80余篇,SCI檢索60多篇,他引600多次。出版專著一部,英文專章4章。


 





30.《化學化工英語》、《高等有機化學》主編:楊定喬

楊定喬,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現任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2010.07-2010.12,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做研究。2005.10-2006.04,美國阿肯色州大學從事藥物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半年。2002.02-2003.03由國家留學基金委派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系從事不對稱催化有機合成研究工作,在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士(Prof. Mark Lautens)指導下,進行不對稱催化有機合成研究工作一年。1991年,1993年,1996年曾三次應邀赴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講學并與美國教授(Dr. Grace. Borowitz,Dr. Irving,and Dr. Shine)合作從事科研工作達二年以上。


 





31-32.《應用量子化學》、《分子反應動態學》、《場與介觀約瑟夫森結的相互作用》、《量子相空間中的反應散射理論》、《原子簇的結構規則和化學鍵》主編:李前樹

李前樹,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第二十四屆中國化學會理論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阻燃學會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國家教育委員會第三屆高等學校工科本科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小組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國兵工學會第五屆理事和阻燃材料研究國家專業實驗室第二屆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雜志第八屆編委,中國化學會量子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期刊《分子科學》雜志副主編,中國阻燃學會主任,旅英中國華人化學科學和技術學會顧問,世界理論有機化學家協會中國國家副代表,吉林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八所高等學校兼職教授。

李前樹老師轉贈已仙逝的唐敖慶先生的《唐敖慶科學論文選集》。唐先生,我國著名的理論化學家,“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原中國科學院院士。1940年7月畢業于西南聯大并留校任教。1946年到1949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并獲博士學位。1950年初回國,在北京大學化學系任教授。1952年調入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化學系任教授,1956年任吉林大學副校長,1978年任校長,1986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吉林大學名譽校長,1992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1年被推選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1981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曾任第三屆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化學會21屆和23屆理事長。主要從事量子化學及高分子物理化學方面科研和教學工作,與其科研集體合作完成8部專著,發表300余篇論文,先后獲得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其中《配位場理論》和《分子軌道圖形理論》分別獲一等獎,《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獲二等獎,《分子內旋轉問題》獲三等獎,多次獲得部委級獎勵。


 











33.《高等有機化學——反應、機理與結構》、《有機化學》主編:李艷梅

李艷梅,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導、教授,是清華大學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北京化學會理事,中科院化學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院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化學通報》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委,《中國大學教學》特約審稿人。


 







34.《無機化學簡明教程》主編:張前前

張前前,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化學系副主任。1983年9月-1990年7月就讀于武漢大學化學系,1987年獲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90年7月-1995年7月,中南民族大學化學系任教;1995年7月調入中國海洋大學博士學位。兩次獲得國家出國留學基金,先后去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進行研究和雙語教學研修。


 






35.《钚化學》、《核分析技術譯文集》、《核燃料循環分析技術》主編:丁戈龍

丁戈龍,蘭州大學畢業。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經理、兼中核四〇四分析檢驗中心主任。


 







36.《有機化學》上、下冊、《牧草次生代謝物》主編:高坤

高坤,1983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化學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期間于1989獲碩士學位,1997年獲博士學位,并于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以及2003年11月先后三次赴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拓撲和動力學研究所留學或做訪問教授。現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準的“有機化學創新群體”學術骨干,中國藥學會甘肅分會理事,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機化學一所所長。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半數以上為《SCI》收錄論文。








37.《現代有機合成新技術》主編:紀順俊

紀順俊,蘇州大學有機化學博士生導師。1980-1984年畢業于蘇州大學化學系同年留校工作。1984-1995年曾任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團委副書記、書記、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等、1995年自費留學日本,97年進入博士課程,2000年獲得日本立教大學大學院有機合成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10月回蘇州大學工作。曾任江蘇省有機合成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有機化學國家級重點學科負責人、化學化工學院院長等職?,F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有機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蘇州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2007年11月任蘇州市人事局長、黨組書記、市編辦主任。2011年11月當選為蘇州市科協主席。




 





38.《化學生物學導論》主編:馬林

馬林,中山大學教授。1985年7月畢業于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1985年7月-1996年9月于吉林大學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1996年至今是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應用化學系生化室工作承擔的科研項目編輯。曾在1990年、1991年、1993年獲吉林大學單位先進工作者,1994年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39.《原子光譜聯用技術》主編:嚴秀平

嚴秀平,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87和1993年分別獲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學碩士學位及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博士學位。1993至2000間,先后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德國Perkin-Elmer儀器公司應用研究部、比利時Antwerp大學研究院痕微量化學研究中心及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學地球科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獲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3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第五屆梁樹權分析化學獎各1項。承擔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973項目課題等10項。




 

40.《流體力學(化工)》主編:陳文義

陳文義。河北工業大學教授,工程流動與過程強化研究中心主任,工程CFD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41.《高分子溶液》主編:張廣照

張廣照,現為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分子界面。曾獲得馮新德高分子獎(2009和2011),中國化學會高分子科學創新論文獎(2009),中國分析測試協會(CAIA獎)科學技術二等獎(2009和2011),安徽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導師獎(2009)。






 

42.《環境生物學》主編:黃占斌

黃占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工程系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田水利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生理學會西部環境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技推廣協會理事,《應用生態學報》和《干旱地區農業研究》等刊編委。






 




 

43.《實用藥物化學》、《化學生物學學科前沿與展望》主編:蔣華良

蔣華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198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獲得理事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發展和應用生物學、化學、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等多種學科交叉的新方法和新技術,深入開展藥物設計、藥物新靶標的發現、藥物靶標構象變化與藥理功能關系等研究。2013年12月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第11屆、12屆全國政協委員。










 

44.《介電譜方法及應用》主編:趙孔雙

趙孔雙,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京都大學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198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物理化學專業,90年93年分獲日本京都大學理學和碩士博士學位。京都大學和廈門大學postdoctor.《膜科學與技術》編委,“非均勻體系介電譜研究方法”曾獲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45.《化學是什么》、《結構化學基礎》等9本書 主編:周公度

周公度,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生物工程學院教授。1957年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在北京大學工作近40年。長期從事晶體結構測定和結構化學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北京大學化學系主講結構化學基礎課近20年。先后到國內外30余所大學和科研單位講學,發表科研論文和教學文章80多篇,撰寫專著和教材十余本,被國內許多大學采用作教材和參考書。同時,是2015年11月19日手書“狀書”,首個發起“狀告CCTV-8”播放誤導觀眾、反科學的“我們恨化學”廣告的功臣。







后記: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伴隨著一代代學子成長。對于化學工作者來說,各類化學教材書、工具書更是在我們的化學科研和工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中學簡單化學里,我們了解了分子原子離子;大學基礎化學里,我們掌握了各種成鍵方式和反應類型;研究生高等化學里,我們探索了最本質的反應機理和化學的應用,從對化學的感性了解到深入研究,正是這些化學書籍一步步引領著我們不斷探索和不斷前進。

而這些化學書籍的誕生和成熟,則是那些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的化學主編們嘔心瀝血、辛勤整理的結晶。他們既有對知識的總結,也有對人生的啟迪;既有對基礎知識的傳播,也有對實際應用的指導;既有對經典知識的傳承,也有對科學前沿的跟進。

每一本化學書籍都是這些主編們辛勞和智慧的結晶,正是有了這些化學主編們提供的知識寶庫和精神食糧,才使得我們的化學學習和科研順利前進,才有了眾多化學成果的誕生,這些化學主編們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感恩!一本邢版的《基礎有機化學》之所以三十年來倍受歡迎,就是因為她哺育了一代代的化學人!

讓我們行動起來,加入到化學+網主辦的這個活動中,去尊重、去感恩我們的老師,我們辛勤的化學主編們,期望有更多更優秀的化學書籍出現,為我們培育更多更優秀的化學家。

化學+,化學家的家!發現更多更美的化學主編、副主編,我們在行動!也感謝您的支持、轉發,讓大家告訴大家!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