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講座,吳院士從自己的求學經歷、科研工作經驗出發,介紹教育和文化對于塑造人才的重要性,并結合科研院校管理工作的經驗,淺談對人才培養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建設工作的想法。
現在讓我們熟悉一下吳云東院士的基本情況:
吳云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講座教授,主要從事理論與計算有機化學的研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香港裘槎獎,亞太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會福井獎章,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獎,洪堡研究獎,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系杰出校友獎等。長期擔任世界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會理事,2012年當選亞太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會副主席。
院士講堂正式開始,現在主持人正式上臺,介紹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嘉賓等?,F場嘉賓滿座,足以見證深圳市民對院士講堂的關注。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現場的各位聽眾朋友們以及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周末上午我們相聚在人才公園為您帶來這場由中共南山區委組織部、華潤置地有限公司主辦的“科學·人才·人生”為主題的院士講堂活動,很榮幸擔任今天活動的主持人,每一次我都欣喜地看到院士講堂活動就像今天一樣濟濟一堂,我也感受到各位對每一次院士講堂活動的熱心參與,還有院士講堂活動對深圳人才的這份影響力和號召力。
主持人:首先給大家隆重介紹出席今天院士講堂活動的兩位院士專家;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倪嘉纘院士以及今天的主講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吳云東院士。
來到活動現場還有深圳各位人才代表,兩代表一委員,企業代表和現場眾多熱心參與的市民朋友們,請允許我代表活動的主辦方對各位的蒞臨和長期以來對院士講堂的支持和大力肯定表示熱誠的感謝。
主持人:每一次來到深圳人才公園心情都特別舒爽,我們由衷贊嘆這座城市的景色之美,也贊嘆這座城市對人才的渴望,我們知道深圳人才公園作為全國首個以人才主題命名的高品質市政公園,充分體現了深圳政府對各類人才的尊重、關懷和激勵。而院士講堂作為依托人才公園建立起的高端人才服務平臺,創辦初衷即“集院士之堂,傳名家之言,普大眾之需,求賢才之得”的宗旨,借助院士的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弘揚人才文化和人文精神,也詮釋著“深愛人才、圳等您來”的理念。助力深圳用一流人才、創一流業績、建一流城市。
主持人:今天院士講堂的主題是“科學·人才·人生”,這是吳院士從自己的求學經歷、科研工作經驗出發,介紹教育和文化對于塑造人才的重要性,并結合科研院校管理工作的經驗,淺談對人才培養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建設工作的想法,那么接下來讓我們滿懷期待的走進精彩的院士講堂,掌聲歡迎主講嘉賓吳院士為我們開講。
吳云東:尊敬的倪院士、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南山區組織部的邀請,有機會來院士講堂跟大家交流,我是一個不善于演講的人,但今天是星期六,是大家休息的時間,我還是希望借此和大家做個交流,談談我自己的一點感受。
吳云東:今天我想講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介紹一下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活動基地,二是中國教育的思考;三是我的科學人生;四是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前不久我們院士活動基地在這里舉辦了一些活動,可以說,沒有這個基地就沒有今天的演講?;氐降鬃鍪裁矗康谝粋€功能是發揮院士智庫的作用,比如說我們要發揮院士群體,為深圳市科技布局提供資訊。同時邀請院士參加重大科技計劃的評審,今年12月28日中科院的學術咨詢會議將在深圳召開?;氐牡诙€功能是協辦高端學術會議,主要是支持有中科院院士參加的學術會議,比如說今年8月3日由北京大學和深圳市科協主辦,深圳院士基地協辦的專家學者論壇,邀請中科院院士在會上做報告。 第三,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主辦南燕講座,是三年前發起,是北京大學研究生院最高的學術講座。
基地的最重要工作就是策劃和組織“科學與中國”大型科普活動,這個科普活動已經舉辦了七屆,共計組織512場報告,邀請了院士專家115位,聽眾達到15萬人次。得到了深圳市領導和各界的一致好評,已經形成深圳的科普品牌,我們會努力把這樣的品牌活動繼續下去,希望以后辦得越來越好,也是希望大家大力支持。
今年我們基地還組織了另外一個活動,科學人生百年畫展,展出了52位院士的作品,主旨就是讓孩子們了解科學偶像們的人生,了解他們對祖國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跟價值觀,很有意思的是,這52位院士都是出生在1917年和1918年,當時我一看到這個就很好奇,好像17、18年生的院士很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大家知道這個年代出生的人都是經過抗戰,也就是抗戰的時候,他們正好在大學里面學習,我查了一下,很多都是西南聯大畢業的學生,我們知道西南聯大出來了很多人才,包括諾獎得主楊振寧等等許多的學者。
吳云東認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主要是在科學與文化方面,一方面要學習和研究推動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挖掘和發展文化。讓科學與文化關聯,就在于一個“愛”字。 我們看一下漢字的“愛”是怎么來的?(ppt出現一個繁體字愛)上面是一個人,張開了嘴在喃喃自語,表述一些從心里面發出來的柔情, 用手把心托著,從嘴里面說出來我們心中的柔情,這就是愛。愛是一定要用心的,可是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的愛簡體字已經沒有心了,但是我們要記住,愛是有心的,我們要用心來愛。
在回答科學是什么?吳云東說科學是認識自然基本規律的學問,自然是我們生命的生存基礎,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學習、研究科學,就是因為我們對自然深深地愛。我們認識自然,目的就是要與自然共存,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去破壞它。以前經常說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對這個說法是有一些看法的。我覺得我們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去征服它,我不知道是什么感受,我覺得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跟自然和平相處,這樣才可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我覺得合理利用科學造福人類的典范是我國古代的工程就是都江堰,我第一次到都江堰就很震撼。都江堰流經四川西部,古代這個地方水災、澇災非常嚴重,公元前大概200年左右,李冰吸取前人治水經驗,利用一系列科學知識,組織實施了都江堰工程;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地方水有一個壩,水位低的時候水就往這邊走,水位高的時候部分水往這邊分流,這里面是有很多的科學知識、科學的道理。我覺得2000多年來,成都平原的人民成為最大受益者,這個科學工程是可歌可泣的。
我們再講文化,文化是什么?歸納起來說“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使我們的生命豐富多彩,我們熱愛生命,所以我們去發展文化藝術學科。我們熱愛生活,所以我們善待親朋好友,關愛社會,關愛周身的一草一木。我們熱愛地球,所以我們關心國家和世界的發展,積極吸取東西方文明的精髓。 文化在我心中很重,我給大家介紹敦煌,它是絲綢之路之上最重要的城市,莫高窟在2000年前開創,幾百個洞窟,它宣揚的是真、善、美。我常常想古人為什么花那么大的精力來修建?一定是愛,對人類發展的深深思考,是對美好生活執著的追求。
吳云東:我們的生命可以有生,可以有死,但是我們的愛是永恒的。
吳云東: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兩點:一是平衡,二是多樣性。 中國文化里面有天人合一,表示我們人跟自然要和平相處。平衡在中華文化里面非常重要,怎么樣才能達到平衡?世界上只有萬物,每種生命都有自身利益,我們通過多樣性來達到平衡,沒有多樣性就沒有平衡。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的,不能只有一種思想,而是應該有不同的思想,春秋戰國的時候有諸子百家,有各種各樣的思想體系,有儒家學說、道家學說、墨家學說等等,這樣的不同思想體系對和諧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對社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我們的教育體系里面,應該要宣傳多樣性,不應該是一個單一的一種思想。
吳云東:我們的教育里面應該強調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平衡,科學技術與人文社會學科的平衡,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也應該有所平衡,東方文化跟西方文化各有它的優缺點,應該有一個融合。我們要培養懂自己、懂社會、懂中國、懂世界的人才,我們要讓學生愛自然、愛生命、愛科學、愛文化、愛中國、愛世界。如果我們能做到,我想我們的教育會是成功的。
吳云東:我經常有人問我,吳老師你是怎么樣成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成功的科學家,但是我覺得我對自己的人生,對我的事業發展是滿意的。我的回答是:我的人生動力就一個字“愛”,我的科學人生是因為一些充滿“愛”的導師和朋友,他們把我帶到這條路上。
吳院士分享了他的成長經歷,談起小時候的最深刻經歷,就是“餓”,正趕上文化大革命,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吹礁舯诖逵袀€出國留學的人員回鄉探親,頗為風光,就在他童年留下深刻印象,自己長大了也要出國留學。一個簡單的想法支撐著他不斷學習上進。
我是1977年考上蘭州大學,從江蘇到蘭州走了四天三夜,那個時候蘭州大學它的生活、學業條件并不好,那個時候其實條件還是相當艱苦,但是我那個時候決心早就下了,目標早就有了,就是要好好學習,要出國留學。 在蘭州大學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我遇到了許多好的老師,當時蘭州大學化學是非常強的,有一大批頂尖的科學家,他們在我心目當中就像神一樣,那個時候蘭州大學也有大批的年輕教師,他們也是非常之優秀,他們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所以我感覺到我在蘭州大學得到了最好的教育。
我真的很幸運,大學畢業我就通過教育部與美國的一個公費出國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讀博士,在美國學習期間,也遇到了很多博愛的導師,讓自己受益頗深。我覺得我這個人這一生非常幸運,遇到了許多很好很好的老師,他們不但是我科學人生的導師,也是我人生的良師益友,我想以他們為榜樣,為教育事業做一點貢獻。
從美國畢業后,我在香港科技大學工作了18年,后來決定辭去港科大的工作,2016年做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院長,我想我也能為中國的教育事業,深圳的教育事業做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隨后,吳院士介紹了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有八個學院,我們有三點考慮,一要跟北大的學科發展要有差異化發展,二是前沿交叉學科的發展,三是我們的學科應該與深圳市的產業和文化的發展要緊密結合,我們學科的布局跟深圳市的重點產業布局緊密相連。
我們現在的學生大概有3000名左右的研究生,240左右的老師,我們的畢業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是留在深圳工作的,我覺得這也是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對深圳的一大貢獻。
一位現場觀眾聽完吳院士演講后,針對"錢學森之問",說出了自己的思考。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注重國際化辦學,我們的國際法學院是非常有特色的,這也是中國唯一 一所法學院,可以授予美國法律博士學位。我們現在的學生是供不應求的,每年招生125位學生,今年開始我們招生150位學生,現在中美關系,特別是貿易摩擦,既懂國際法又懂中國法的人才非常缺少,所以我們在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我們的匯豐商學院也是很有特色,率先實行全英文的教育,吸引全球的生源,教學是國際化。今年3月份匯豐商學院在英國牛津買下一個校園,創辦了英國校區,最近英國的王子來訪問我們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推動中國跟英國的聯合辦學。
我們的化學生物學是很有特色的,化學跟生物結合在一起,經過幾年的努力,創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深圳第一個依托高校所獲得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有兩位全職院士,6位校本部雙基地院士,10位南燕榮譽兼職教授,均為發達國家科學院、工程院或藝術科學院院士,他們承諾每年到深圳一個禮拜,和我們的老師合帶研究生。
吳院士也介紹了北京大學深圳校區的建設情況,他說兩年多前北京大學跟深圳市在廣州簽署了共建北京大學深圳校區的合作備忘錄,這個深圳校區就是在現有的深圳研究生院的基礎上成立一個小型的本科學院,成立一個醫學院,還有以國家實驗室為基礎的深圳健康科學研究院,最近應該說我們深圳健康科學研究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今年的6月16日在波士頓與普林斯頓大學簽署了一個備忘錄,雙方建立一個創新藥物中心。
最近深圳健康科學研究院獲得了深圳市政府的審議,我們最近已經完成了研究院的注冊,深圳市會在今后的五年投入30億來建設這個校區。光有政府的錢是不夠的,我們一定要組織社會的力量來共同為深圳市高等教育做貢獻。
就在三天前,廣東省第二批實驗室啟動,有三個省實驗室設立,其中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依托于我們建設,政府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依托北京大學雄厚的研究力量,聯合深圳市其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共同把這件事情做好,希望社會各方力量都能夠為深圳的生命、健康領域做一點實實在在的貢獻。
春夏秋天十五載,大鵬展翅迎未來。我們看到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我也希望朋友們能夠幫助我們一起實現更好的發展。
演講活動結束后,進入到互動環節,眾多參會人員紛紛就自己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一位口岸工作人員現場承諾在深工作的院士出入關口時,可以給予特別關照,體現口岸人員對人才的尊重。
活動結束后,聽眾爭相上臺與院士合影留念!今年的直播活動正式結束,感謝您的收看。
(長按上方二維碼觀看視頻)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