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度基金評審結果,南昌航空大學羅旭彪教授獲得環境工程領域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本年度江西省僅獲得兩項國家杰青項目。
羅旭彪教授長期從事重金屬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的原理、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提出了絡合態重金屬精準破絡與干擾物定向去除新思路,發明了印跡空腔重金屬靶向捕獲新技術,構建了重金屬梯級回收與純化增值新工藝。在國際上率先揭示空間電荷匹配強化重金屬定向遷移的分子機制,提出了印跡吸附材料抗污堵的掃帚效應,建成了國內首個重金屬廢水穩定達標排放及金屬資源增值回收的示范工程。在Environ.Sci.Technol、WaterRes、Adv.Funct.Mater.等國際重要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02篇,ESI高引論文19篇。受Elsevier出版社邀請,主編了重金屬資源化領域首部英文專著,受到學術同行、行業同仁的廣泛關注。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994年成立,享有很高的聲譽,保持著非常強的生命力,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經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意義在于這項基金有著非常嚴格的評審制度,能夠獲得這項基金資助,就意味著申請者的學術水平得到同行極大的認可。
羅旭彪,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大學博士,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訪問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與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重金屬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擔任Science Letter Journal副主編、J. Civil Eng. Environ. Sci.和《環境工程》等雜志編委。
長期致力于廢水治理與資源化的原理、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提出了重金屬回收增值新理論,發明了選擇性吸附分離新技術,構建了重金屬分類回收與高純增值新工藝。在國際上率先揭示了空間匹配強化選擇性分離重金屬的新機制,首次提出了離子印跡材料抗污堵的掃帚效應,建成國內首個廢水穩定達標處理與金屬回收的示范工程。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Adv. Funct. Mater.、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Environ. Sci.: Nano等國際重要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02篇,ESI高引論文10篇、熱點論文4篇,論文他引4689次,H指數38,授權發明專利33項(含美國發明專利1項),主編Elsevier出版社英文專著1部,參編專著3部。相關成果獲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江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Prof. Joseph Wang Award等9項獎勵。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