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CO2變廢為寶是研究熱點。CO2加氫是一種高效的CO2轉化路徑,分為直接轉化法和間接轉化法。CO2直接轉化法是將CO2通過逆水煤氣變化轉化為CO,而后將CO通過費托合成轉化為目標產物。CO2間接轉化法是利用兩種甚至三種復合型催化劑,即首先利用金屬氧化物將CO2轉化為甲醇或CH3O中間體,然后在分子篩的作用下進一步轉化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學品。由于該轉化路徑并沒有走費托合成的路徑因而產物的分布不受ASF的限制,相比于直接轉化法間接法可獲得較高的產物選擇性,而間接法在反應的過程中有大量的副產物CO生成(選擇性往往大于50%),實際上真正有效的CO2轉化受限。Fe基催化劑作為一種廉價的傳統的CO2加氫催化劑,在直接轉化CO2的路徑中展示出優異的性能,而在目前報道的文獻中往往需要添加助劑或其他的金屬形成合金才能實現CO2到高碳烴的高效轉化,且反應的條件比較苛刻,需要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進行。因此,如何利用單一的廉價金屬Fe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實現CO2的高效轉化仍具挑戰。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鐵銳團隊利用Fe基水滑石為前驅體,在不同溫度條件下H2氛圍中還原,利用水滑石的拓撲轉變得到一系列不同物相的Fe基催化劑,在光照條件下實現了CO2到高附加值化學品的高效轉化。相關研究成果以Fe‐Based Catalysts for the Direct Photohydrogenation of CO2 to Value‐Added Hydrocarbon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課題組博士研究生李振華為論文第一作者。
研究通過一系列的結構表征XRD、XAFS、Mossbauer等進一步證明在低溫條件下形成的是FeOx負載型納米催化劑,在中溫條件下還原形成的是FeOx修飾的單質Fe界面結構型催化劑(FeOx/Fe,如圖所示),在高溫條件下還原形成的是單質Fe負載型納米催化劑。研究考察了不同物相的Fe基型催化劑在光照條件下對應的CO2加氫性能,發現在低溫條件下還原得到的FeOx型催化劑對應的產物為CO,在中溫(500oC)條件下得到的FeOx/Fe型催化劑對應的CO2轉化率為50.1%,C2+選擇性可達52.9%,而在高溫條件下得到的單質Fe基型催化劑對應的產物是CH4。研究進一步通過DFT驗證了這種FeOx/Fe界面結構可抑制中間體-CH2和-CH3的加氫,同時可以促進C-C耦聯反應從而生成高選擇性的C2+。該研究打破了人們對Fe基催化劑只有在助劑存在的時候才能實現CO2到高附加值化學品轉化的傳統認識,為光驅動CO2轉化提供了高效的、全新的、可持續的能源轉化路徑。
Fe/FeOx界面結構示意圖
參考資料
[1] 理化所揭示Fe基催化劑光還原CO2到高碳烴,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17_4781351.shtml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