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爭奪人才歷來都是統治者斗爭的焦點,因為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有了人才,一切人間奇跡都會創造出來。當今世界,所有的競爭,實質上都歸結為人才的競爭,所有的強國戰略最終都歸結為人才強國,因此,可以說,人才強國戰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戰略。而如何建立完善的、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科學合理地評價人才,對培養造就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從而落實好人才強國戰略至關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周玉光明日報 郭俊鋒 攝
所謂人才,簡單意義上講,就是有道德、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構建創新型國家的今天,我認為人才應具備一些共性的特質,即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是首要條件,創新能力是核心要素,專業技能是基本要求。雖然人才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但是人才評價標準更應該是多元性的,不能一概而論地一刀切,不同層面的人才評價標準不一樣,不同類別、職業、行業的人才,評價標準也不盡相同。
更值得關注的是, 人才的個性特質非常重要,除了必有的共性特質,如何個性化地評價人才,柔性化地管理人才,至關重要。人無完人,各有所長,同時各有所短。往往創新和創造能力強的人個性也很強,甚至缺點也很突出,因此如何用人所長,容人所短,注重人才的個性化培養、個性化成長是人才評價與管理的關鍵所在。
當前國內社會對人才評價的某些量化指標偏離了人才的本征內涵,誤導了人才的精力投放,導致了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傾向。在諸多的評價指標中,成果的定量化,人員的頭銜化,十分突出。實際上,真正評價一個人能力和水平,應該看他實實在在地貢獻,應該考察其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解決的問題對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科技進步有什么重要作用和意義,而不應該光憑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因子、得獎的數量和級別,專利的數量等。比如對大學學科的評價,重科學研究、輕人才培養的傾向顯著。雖然大學的功能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但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其他任務是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的而展開的,也是服務于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的。教師的第一要務是培養人才,做科學研究是為了提升自己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能力,為培養好學生提供保障。然而既有的評估指標體系里,考核人才培養的較少,更多地是考核科研成果。因此,要保證高等院校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高質量的完成,難度很大。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人才評價很重要,但人才不是評出來的,而是實踐中造就出來的,時勢造英雄,實踐出真知。但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的優劣,將對人才的成長,對人才隊伍的建設將起到促進或阻礙作用。
最后,要愛護人才,才能發揮好人才的作用。這比評價人才更重要。錢學森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們黨的高級領導始終對錢老關愛有加,無論是反右,還是文革,都沒有受到大的沖擊,因此錢老能得以潛心于科技創新,為我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兩彈一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有不少科學家蒙冤受屈,遭受迫害,浪費甚至斷送了他們為祖國科技事業做貢獻的大好年華。歷史的教訓萬分沉痛,我們一定要好好汲取。我國絕大多數科技教育工作者都是勤奮敬業,治學嚴謹,忠心耿耿地為祖國的科技教育默默奉獻。雖然有的人出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有的未違反了法律,但畢竟是個別人,是極少數人,代表不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傊獝圩o人才,保護好人才,才能更好的發揮好人才的作用。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