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何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為國家、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4月30日,在中國科協九屆七次全委會的委員交流發言環節,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祥寶從學會角度分享科技經濟融合的實踐經驗。
陳祥寶在發言中從服務科技與服務經濟兩個方面,介紹了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在科技經濟融合方面所作的努力。
陳祥寶說:“學會多年來一直關注復合材料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每年組織專家開展調研分析,了解掌握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對復合材料技術的需求。”他認為,服務科技要學會創新工作模式,利用專業學會的人才優勢,積極與地方科協和企業對接,支持建立實體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助力地方產業升級。
“學會的作用是針對產業的需求,發現和推薦有產業應用前景的項目,吸引投資。”陳祥寶說。
從2017年開始,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先后建立了泰安中研復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美的功能材料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溫州泵閥產業聯合體等實體化創新服務平臺,在學會服務科技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陳祥寶介紹,泰安中研復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是由學會發起、無償提供技術支撐,地方政府參與的技術孵化型服務平臺。學會的作用是針對泰安市發展復合材料產業的需求,發現和推薦有產業應用前景的項目,在研究院孵化成熟,吸引投資在泰安建立新材料企業。
“目前研究院已孵化成熟復合材料產業化科技成果10余項,7家企業落戶泰安,注冊資金近2億元,為山東省復合材料產業超過百億做出重要了貢獻,推動了產業升級轉型。”陳祥寶說。
在服務經濟方面,陳祥寶強調要學會將資源下沉落地,服務地方經濟特色發展的需求,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針對珠海的需求,學會在珠海引進召開了第4屆中國復合材料國際科技大會,舉辦了復合材料技術成果展,和珠海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新材料科普館。大會提升了科技創新氛圍,實現了服務地方經濟持續發展。
“2020年學會將與廣東省科協合作建立公益性的廣東省新材料研究院,負責團體標準建立、專業水平評價、技術培訓等業務,立足廣東省新材料研究院,學會將把服務廣東經濟發展的工作落到實處,助力地方經濟提質增效”陳祥寶提到。
陳祥寶總結到,學會從最初組織學術交流與技術咨詢,轉型發展到目前搭建實體化服務平臺,主動服務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學會自身也得到了發展,相信在中國科協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的引領下,學會未來的道路將會更加廣闊,工作成效也將會更加顯現。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