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復旦大學化學系陳芬兒:責任重于興趣

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余茜   2016-02-21
導讀:“我剛開始做這一行的時候是出于興趣,40歲之后就變成了責任重于興趣。我們現在享受的是前人多少代努力創造的成果,那么我們這代人,也應該給后代留下些什么。一想到這個,我就精力無限。”

·1.png

今年是陳芬兒來到復旦大學的第19個年頭。在復旦大學化學系師生的眼中,他科研能力極強,態度極為嚴謹。正是這位“教授發明家”,在精細化工制藥技術領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研發了多項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料藥合成技術,為我國國民經濟作出了數以億計美元的重大貢獻。2015年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陳芬兒當選。

得知自己當選院士,陳芬兒甚是高興。生于1959年,作為一名“年輕”的院士,他還想要踏踏實實做點事:一是在近幾年內再做幾個原料藥生產新工藝的重大創新項目,希望能夠為國家作出貢獻;二是建立一支藥物化學和精細化工領域的學術研究團隊,培養一些相關領域的年輕學者,在復旦形成一個獨特的學科。

“實驗室只能建在中國”

藥物合成化學的主要方向有二:研發新藥和開發先進的制藥技術工藝。這兩個領域,陳芬兒都有涉獵。他用以申報院士的材料更偏向制藥技術,即從化學、環境工程等學科入手,對原料藥原有的合成生產工藝進行重大創新。

這樣的創新,是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創新,即運用現代有機合成化學,開發出高選擇性高定向有機合成反應,并將之變為原料藥生產的核心技術、進而獨創先進的生產工藝。縮短技術路線,極大地降低了原料藥的生產成本,使其有更好的“原子經濟性”(原料的轉化率高)且環境友好。

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有扎實、系統的理論研究作為基礎,并且能夠將之轉化為核心技術,用于解決一大類藥或一系列藥物的新工藝的獨創。在這個領域,陳芬兒成就斐然。

d-生物素,又名維生素H,是轉化酶的輔酶,也是蛋白質和脂肪中間代謝中的一個重要輔酶,它具有抗衰老性,在維持人和動物正常生長發育,保護皮膚、羽毛和骨髓健康等方面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此前,近50多年的時間,d-生物素的合成技術一直被瑞士的羅氏公司(Roche)所壟斷。

2001年,陳芬兒的團隊歷經10年,研制出了更便捷巧妙、更高效低廉制造d-生物素的全合成新路線,在國內投產后,使得該藥物的生產成本從每公斤1.5萬元,降到每公斤0.25萬元,使我國從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主導了國際主要市場,打破了羅氏公司的壟斷局面,并且將原先羅氏公司的壟斷銷售價每公斤5.5萬元降低到0.55萬元,羅氏公司等全球所有公司被迫停產。

羅氏公司為了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先后提出10萬美元的月薪聘請陳芬兒加盟,在歐洲為他建立實驗室的要求,都被陳芬兒一一拒絕。陳芬兒說:“實驗室只能建在中國,建在上海,建在復旦大學。”2004年,羅氏公司出資3600萬元,在復旦建立了聯合實驗室。這就是化學西樓北側“小白樓”的由來。

這項技術得到了國家的高度認可,陳芬兒因此被授予2005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一系列高含金量大獎。15年過去了,至今這項技術仍在全球領先,獨領風騷。

而這只是陳芬兒眾多成果中的一項。他研發的雙氯芬酸類藥物,從中國出口到全球152個國家,據統計,每天造福數以億計的患者。“科學技術就是要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陳芬兒說。

“應該給后代留下些什么”

每年,陳芬兒的團隊幾乎都有3個制藥或新藥項目投入生產。產學研轉化效率極高的背后,是陳芬兒的精準選題和團隊多年的努力。對于其中訣竅,他如是介紹:“一是選的課題一定要有用,能夠解決現實問題,能夠對國家有所推動。二是要堅忍不拔,很多項目都是五六年前,甚至10年前就開始關注的。前幾年我們要做基礎研究,后幾年要探索如何實現、最佳路徑是什么。很辛苦、很耗時,不是一下就能做成的。”

“勤奮”是學生對陳老師的概括——每天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檢查完實驗室,陳老師就直接睡在了辦公室。早上七八點起床,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外地開學術研討會,或是在國內合作的工廠。但無論人在哪,只要一有時間,陳老師的心就飛到了實驗室。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差,早上去晚上歸,回來直奔實驗室,照例干到半夜三更。

多年以來,陳芬兒一直堅持在科研一線,他喜歡自己動手做事情,而且要解決重大的科學工程問題,“如果自己不在一線工作,很難判斷情況”。至今他也時常到工廠,和工人師傅一起做事、聊天、吃飯。他覺得能夠從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那里,得到很多啟示,反過來又能夠帶給他在科研方面的靈感。

“責任”一詞,是陳芬兒常常掛在嘴邊的,“我剛開始做這一行的時候是出于興趣,40歲之后就變成了責任重于興趣。我們現在享受的是前人多少代努力創造的成果,那么我們這代人,也應該給后代留下些什么。一想到這個,我就精力無限”。

“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

陳芬兒科研上的嚴謹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在系里是出了名的。

對于大部分理工科學生而言,組會或文獻匯報會是家常便飯。在開會的前一周,他們往往如臨大敵:要準備材料、匯報實驗進度和結果,并提出問題;要分享自己閱讀文獻的收獲,并接受老師的發問與評點。

陳芬兒的組會頻率是每周一次。每周,學生們都會在“小白樓”二樓的會議室,向老師匯報一周的工作、實驗的進度、取得的結果和遇到的問題。陳芬兒對之一一解釋、分析原因、討論解決方案,并布置未來一周的實驗計劃。

陳芬兒表示,應用研究往往取決于經驗,學生做實驗可能每天都會遇到問題,就必須及時解決。因此,即使出差在外,他也會每天晚上和學生以電話溝通,解答疑問。

會議室的墻上,貼著一張愛因斯坦的海報。那是陳芬兒從愛因斯坦的母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帶回來的。他說,把愛因斯坦圖像貼在這里,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看到海報就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要怎么努力,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

除了要在科研方面下功夫,陳芬兒還常常帶學生下工廠,了解實驗室中的合成方法與工廠中大批量生產的差異,也讓學生身體力行,和工人們一起干活兒,體驗原料藥現代化生產過程。

參考資料

[1] 中國科學報,復旦大學化學系陳芬兒:責任重于興趣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