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初院士
印象初,1934年生于海門,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蝗蟲分類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客座教授。現任河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教授。
如果沒有老伴時不時地“休息提醒”,85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通籍昆蟲學家印象初可以在電腦前坐上一整天。這個被譽為“世界上認識蝗蟲最多的人”,雖已到了耄耋之年,對蝗蟲的研究依然熱情不減、愛得深沉。
說起與蝗蟲“結緣”,印象初至今難忘19歲時在泗陽參與的治蝗行動。“當時農藥很少,10萬人去洪澤湖邊的蘆葦蕩人工拍打滅蝗?!睆奶K北南通農校(現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畢業不久的印象初當時作為縣植保干部參加治蝗,那一次全民行動讓他印象深刻,更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研究蝗蟲、為民服務的種子。
20歲那年,印象初考入山東農學院(現山東農業大學),畢業后分配至青海農學院任教,后調入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印象初從事蝗蟲研究的起點,也是日后成就他事業的沃土。
在采集的標本中,印象初敏銳地發現,高原上的蝗蟲有的翅膀很短,有的甚至沒有翅膀。經過苦心研究,印象初認為高原上風大不適于蝗蟲飛行導致翅的退化,翅的退化導致發音器的退化,發音器的退化和消失又導致聽覺器官的退化和消失,他提出了蝗蟲類在高原上的適應性、演化途徑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見解,立即引來世界同行矚目。
1982年,印象初在《高原生物學集刊》上發表了《中國蝗總科分類系統的研究》一文,標志著中國人第一次以一種全新理論為依據建構于中國青藏高原上的蝗總科分類系統誕生,把蝗總科分類學科帶入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和更為科學的時代。
該分類系統突破國內外蝗蟲分類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以觸角構造、發音和聽覺器官為區分蝗蟲類別的依據,后被國內外同行稱為“印象初分類系統”。1984年,印象初以該分類系統為理論基架的學術專著《青藏高原的蝗蟲》出版,引起國內外昆蟲學界極大關注,被國外著名學者拉格教授譽為“研究歐亞蝗蟲不可缺少的資料”?!坝∠蟪醴诸愊到y”的建立,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987年,受美國科學院邀請,印象初到華盛頓作了專題報告。1995年6月,印象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科學院評選為中國當代科技精英之一,同年10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青海省首位中科院院士。
從青藏高原起步,印象初的研究視野逐步拓至全國,擴大至歐亞大陸,乃至全世界。1996年,他出版了《世界蝗蟲及其近緣種類分布目錄》,這本用英文寫成的巨著,共1266頁,200余萬字,記錄了從1758年至1990年所有已知的蝗蟲類2261屬、10136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統的同類專著,被世界直翅目學會網站引用,成為全世界蝗蟲分類研究者公認的權威工具書?!吧弦槐就愋蜁峭鈬嗽?910年編纂,已經過去了80多年?!庇∠蟪跽f,《目錄》的出版算是為國家、為民族爭了口氣,“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而且某些方面還超過了他們。”
鮮為人知的是,扎根青藏高原38年,印象初曾3次在野外考察時與死神擦肩而過,其中兩次在5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因過度勞累缺氧而休克,一次途經泥石流地區時汽車因路滑駛出車道,險些墜入兩三百米深的峽谷。
“雖然辛苦了一輩子,但科研路上有所收獲,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印象初退休后在河北定居,但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身為河北大學和山東農業大學的特聘教授,印象初至今仍帶教博士研究生。
“這一生還有一個奮斗目標,花兩到三年時間,增訂《世界蝗蟲及其近緣種類分布目錄》,將1990年以后發表的蝗蟲新屬、新種補充其中?!庇∠蟪跬嘎?,新版目錄將增加蝗蟲約2000種,并增加模式標本產地和模式標本保存地點等新內容,為后人研究提供方便。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