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楊福愉院士:單一的PI制有局限性

來源:科學時報   洪蔚   2016-07-23
導讀:楊福愉,生物化學家,浙江鎮(zhèn)海(今寧波)人,1950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化學系。1960年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系研究生畢業(yè),獲副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生物化學學會第二、三屆副理事長,北京生物化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長期從事線粒體和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在電離輻射對線粒體膜的損傷及線粒體膨脹和收縮依賴于內膜能量轉換過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成果。

1.png

這種小分隊形式難以滿足“面向國家需求和世界前沿”的目標

“目前國家對科學界提出了兩大目標:面向國家需求、面向世界前沿,而PI制這種小分隊的形式,在規(guī)模上難以滿足這兩個‘面向’的重大目標。”

在不久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不少院士提出,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一些前階段采取的科研形式,特別是目前在國內廣泛實施的PI(課題組長,Principal Investigator)制,在面對國家對科學界提出的更高要求時,開始顯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他們表示,這種相對分散的科研組織形式,在集中力量組織大項目攻關和重大問題的基礎研究方面存在不利因素。

7月18日至19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煙臺召開了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為進一步凝練實驗室研究方向、探索更符合我國科技發(fā)展要求的科研形式,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積極的籌劃。

生物物理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國內目前的科研形式作出了這樣的評價——PI制的實施是當時的時代要求,在這些年里很好地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使得我國科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升。可以說,PI制在我國科技發(fā)展史上功不可沒,而且在相當一段時期是一種重要的科研組織模式。但是隨著科技水平的發(fā)展,科學界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目標,這種“包產到戶”式的科研形式也亟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愉說,“目前國家對科學界提出了兩大目標:面向國家需求、面向世界前沿,而PI制這種小分隊的形式,在規(guī)模上難以滿足這兩個‘面向’的重大目標。”

因此,如何把課題組凝聚在一起、發(fā)揮團隊作用,是未來科技界在科研形式上進行探索與嘗試的一個重要方向。

2008年3月,科技部、財政部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先期下達開放運行和自主選題研究經費14億元。專項經費的主要支持原則是突出投入重點、穩(wěn)定長效支持。徐濤說,以這種投入為支撐,科研人員下一步要認真探討、解決的是兩方面問題:一個是做什么,也就是要確定目標,凝練真正有價值的科研攻關方向;另一個就是以什么形式做的問題。

“做什么”和“怎么做”,正是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最主要的內容,也是對生物物理所正在籌建的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未來發(fā)展的一種探索和思考。

7月18日,徐濤在《實驗室發(fā)展戰(zhàn)略思考》報告中分析認為,目前人口、健康、能源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關鍵問題。未來全球老齡化問題將更加突出,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數量與速度均高居世界榜首。在健康方面,慢性病的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到2015年,我國因慢性病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達到5500億美元,此外未來社會還將越來越多地面對心理疾病、新生疾病和傳染病的威脅。在能源問題上,我國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能源缺口和減排壓力。

針對上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結合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優(yōu)勢和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目標,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對生物能源、慢性病防治、傳染病防治、認知與精神健康、創(chuàng)新藥物、再生醫(yī)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討,并具體提出了其中包含的諸多科學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單個PI可以完成的,要求集中力量進行長期攻關。近10位PI圍繞這些方向和問題,結合已有的研究和合作基礎,進行了實驗室重要研究方向性項目的申請報告。這些申請報告與以往不同的是,PI們在報告項目的研究方向、目標、難題、方案的過程中,著重突出了其他學科領域的共同參與以完成更有影響力的目標的需求和意義,以及團隊攻關可能產生的更好的預期效果。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梁棟材院士、楊福愉院士,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志珍院士等13位海內外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了認真評議。

評審專家們著重評議了項目是否具有團隊攻關的重要價值、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并針對一些項目如何實現多領域的交叉、協作提出了建議。經過項目評審,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確了。

多個PI 協作團隊攻關的科研形式是一種即將開始的探索與嘗試。目前的科研體制、考評方式、支撐體系都是為適應PI 制而建立起來的,科研形式的調整意味著這些體制機制也面臨相應的調整。在研討會例行的圓桌會議上,十多位PI 根據目前的平臺建設、科研設施與資源共享等問題上存在的不利于團隊協作的缺陷,提出了改進的建議。

同時,很多PI 長時間以來也習慣了“單兵作戰(zhàn)”的方式,觀念和習慣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正如楊福愉院士說的,團隊攻關對PI 們團隊精神、心胸氣度等品格方面的素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徐濤說,PI 制從嘗試到成功推向全國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對它進行調整與變革也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探索與完善的過程。這種戰(zhàn)略研討會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不僅僅要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通過這種形式的交流,還可以發(fā)現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決。

參考資料

[1] 科學時報,楊福愉院士:單一的PI制有局限性


聲明:化學加刊發(fā)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