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巾幗女豪杰矢志送瘟神──記中科院院士唐崇惕教授

來源:廈門科技   白藍   2016-08-01
導讀:崇惕教授出生于寄生蟲病研究世家。父親唐仲璋教授是我國寄生蟲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也是中科院院士。父女共同從事寄生蟲學研究,又同為中科院院士,這在全國50多名中科院院士中是絕無僅有的,在八閩大地亦傳為佳話。

1.png

女繼父志

記院科士唐惕授中崇教寄生蟲對人類、禽畜、魚、貝類和經濟植物危害很大。1979年有人粗略統計全世界患血吸蟲(寄生蟲的一種)病的人達一億二千萬。該病在我國境內也非常猖撅,毛主席《送瘟神》詩中寫道:“千村薛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可見其危害之烈。

唐崇惕回憶起父親為什么研究寄生蟲的故事時說:那是1929年夏天,父親在協和大學畢業前夕,因病住院時看到一位患血吸蟲病的晚期病人,腹漲如鼓,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慘不忍睹。由此才下定決心病愈后從事寄生蟲問題的研究,為人民除害滅病。

兩年后,他帶著該病人留下的地址到福清縣浦尾一帶村莊開展調查研究,發現了這個嚴重的血吸蟲病流行區以及當地的傳播媒介—釘螺。(后被美國貝類專家定名為“唐氏釘螺新種”此種名至今仍被引用)。

1993年6月為拍攝福建省防治血吸蟲病錄像時,攝制組同志告訴唐老,他當年為我省最早發現血吸蟲病疫區埔尾一帶已消滅了血吸蟲,而今被辟為洪寬工業區,引進資金1.2億美元,已建成12家中外合資工廠,1992年產值達1.4億元,并將興建三千幢別墅。

當時年屆8歲的唐老聽后十分欣慰。萬萬沒想到一個月后唐老與世長辭,而他生命最后一次學術活動竟是拍攝消滅血吸蟲的總結錄像。這也許是巧合吧。

唐崇惕早在大學時代,就跟隨父親深入血吸蟲、絲蟲病病區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調研和防治工作。

1954年她從廈門大學生物系畢業后,分配到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工作,成為著名動物學家張作人教授滿意的助手,小小年紀就協助指導研究生的實驗工作。1957年她調到福建師范學院后,又成為唐仲璋教授的助手。她兼得兩位名家學識和學風的薰陶,成長很快。

1964年,她同唐老合作取得西里伯瑞氏絳蟲生活史的研究成果,受到學術界重視,在《寄生蟲學報》第一卷第一期第一篇上發表。

1965年她同唐仲璋教授合作完成了日本血吸蟲在終末宿主體內異位寄生和遷移途徑兩項實驗研究,取得影響很大的成果,為血吸蟲病的預防和早期治療提供了科學資料。以后又取得多項成果,解決了中華雙腔吸蟲生活史這一大難題,否定了國外學者以往認為本類蟲種主要器官形態會變更的論點,并發現中華雙腔吸蟲的貝類宿主在內蒙、青海,有不同的陸地蝸牛,而其昆蟲宿主在內蒙、青海高原均為黑玉螞蟻,這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特別是《人畜線蟲學》是她和唐老合作出版的11峨萬字的生物學巨著,該書耗去了父女十年心血,得到國內外生物界高度評價。唐崇惕教授遵照唐老關于“科學工作者對工作應該是鍥而不舍終生以之”的囑咐,不但自己身體力行,終生以之,而且也教育培養兒子成為研究寄生蟲的學者。

祖孫三代共攻課題并發表了幾篇論文之后,在國內外同行學者的笑談中常以此引為佳話。

科學候鳥

唐崇惕主要從事人體及經濟動、植物重要寄生蟲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學的研究,從而揭示出寄生蟲病原的全程生活史的各發育期的生物學特點,以及其中間宿主(傳播媒介)的種類,各病原在流行區生態環境中存在的流行規律,與宿主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人與經濟動植物受感染的地點、季節等等。

這些研究是在探討各寄生蟲病原的生命規律,闡明它們生存、傳播及流行的科學機理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直接關系到人體健康和畜牧業、水產養殖業以及林業的經濟效益。寄生蟲病的流行區分布很廣,為取得科研所需的標本和數據,70年代開始,她不辭辛勞,帶著解剖鏡、顯微鏡等器材,從東海之濱、江南水鄉到關外的大興安嶺山麓、呼倫貝爾草原;從中原地帶、青海高原,到天山牧場、伊犁河畔,足跡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進行調查研究。

幾乎年年初夏她奔走萬里,到山西、山東、內蒙、青海、新疆等北方牧區考察,在遼闊的草原上調查。有時以兄弟民族的帳篷作為野外工作據點。一個夏天下來,她一人就檢驗數萬只螞蟻,解剖數千只蝸牛,直到晚秋,北方牧區的草由青變黃了,她才提著裝滿標本的行裝,回到學校的實驗室里繼續研究。

這一年一度的南北奔波,她的研究生謔稱她為“科學的候鳥”。通過不懈的努力,唐崇惕在禽類血吸蟲、牛羊血吸蟲和魚類血吸蟲的研究方面,取得一項又一項重大進展,特別是在我國最大最好的呼倫貝爾草原上發現了多房包蟲病病原。這為農業、畜牧業、漁業生產中的防護問題,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科學依據,豐富了寄生蟲學和寄生蟲病學的理論知識和研究實踐。

“文革”期間,她深入閩南漁區考察、解決了纜蛙黑根病的流行問題,被她查明病因,提出防治對策,并首次對我國海產經濟貝類吸蟲病病原的生活史的報告,在學術界引起重視。四十年來,唐崇惕科研成果累累,至今已發表論文78篇,并參加趙慰先教授的《人體寄生蟲學》、鐘惠瀾主編的《熱帶醫學》、于恩庶、徐秉餛主編的《中國人獸共患病學》等專著的部分篇章編寫工作;科學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的獎勵11項,其中國家級的4項(內含三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教委的2項,省級(福建、山西、內蒙)的5項。

1986年她被國家科委批準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7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她是福建省政協第六屆常委、全國政協第八屆委員、中國寄生蟲學會副理事長、中科院生物學部常委。

樂育英才

唐崇惕科研成果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她觀察描述之精,實驗之巧,論述之精辟,深受國內同行贊賞,也使海外學者耳目一新。

她曾受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及美國科學院的邀請,作為國家交換學者,訪問美國三個月,尚多次到加拿大、法國、日本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講學和科研協作,無不載譽而歸。

她善于學人之長提高自己。

1988年在佩比里昂舉行中法血吸蟲病研討會,她是兩國代表中唯一的女科學家,其出色的工作備受贊揚,在大會閉幕時,大會主席在會上把此次會議所用的中、法國旗及州旗贈送給她,并說以此表示大會對唐仲璋、唐崇惕父女的敬意。

邀請她講學和協作者之多,令她應接不暇。但是,她常常考慮的是“生命有限,科學無涯”,念念不忘關心培養接班人的問題。

兒童節前夕,她應邀同兒童們聯歡,結合自己的體會,她親切地告訴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我們黨和國家制定了科教興國的戰略以實現祖國四個現代化,我們從前輩接來科教興國的接力棒,現在要交給你們,希望你們好好學習,接好科教興國的接力棒,并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唐教授言行一致,從我國恢復招收研究生制度以來,她不遺余力地為國家培養了幾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計有已畢業碩士生近20名、博士生2名,目前她正指導著4名碩士生和4名博士生。

我國對經濟植物寄生線蟲的研究剛剛起步,還有不少重要問題有待研究。近20年來她在從事人畜寄生蟲研究之余,也開展了對植物線蟲學的研究,發表了福建省一些經濟作物的寄生線蟲論文,同時也為研究生開設包括植物線蟲及昆蟲線蟲的課程,培養了數屆以植物線蟲為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其中多位已成為這方面的高級人才。

她還多次為進修生和訪問學者講課和指導科研;為組建廈門大學生物系動物重點學科作出積極貢獻,使它成為全國兩個領先學科之一。

參考資料

[1] 廈門科技,巾幗女豪杰矢志送瘟神──記中科院院士唐崇惕教授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