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蘇國輝:“再生”研究的“執牛耳者” ——訪中科院院士、廣東省領軍人才蘇國輝教授

來源:暨南大學      2017-06-10
導讀:近日,廣東省公布2013年珠江人才計劃入選名單,暨南大學推薦的蘇國輝院士等3人獲批廣東省領軍人才。蘇國輝院士,現為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

1.png

近日,廣東省公布2013年珠江人才計劃入選名單,暨南大學推薦的蘇國輝院士等3人獲批廣東省領軍人才。蘇國輝院士,現為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

為“再生”創造可能

蘇國輝院士的辦公室位于第二理工樓,明亮整潔的辦公室里透著幾縷陽光,墻上還掛著幾幅書法作品,其中有蘇院士親手寫下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1973年蘇國輝教授于美國東北大學生物系畢業,1977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多年來,蘇國輝教授一直從事哺乳動物視覺系統的研究,包括對視覺傳導路發育的開拓性研究,對視覺傳導路損傷后的可塑性研究,以及對視網膜損傷后的再生性研究,其成果已經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與引用。1999年,蘇國輝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9年,蘇國輝教授正式簽約成為我校雙聘院士。

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纖維的再生能力有著本質的區別。蘇國輝院士以跳馬體操運動員桑蘭為例,說明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是各種反射弧的中樞部分,二者組成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不可再生。“我的研究興趣就在于找出中樞神經無再生能力的原因。”經研究發現,中樞神經的系統神經纖維本身具有再生能力,但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的微環境與周圍神經系統不同,其再生能力因此受到影響。蘇國輝院士通過改變視神經系統的微環境使其再生能力得到恢復,但他表示,“這一概念不局限于視神經,還應覆蓋到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再生能力上,如脊髓損傷、老年癡呆等病癥都能因此得到緩解。”

為了尋求有效的中樞神經保護和功能重建的途徑,以蘇國輝院士為帶頭人的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不斷拓展與海外專家團隊的交流與合作。此前,研究院已經和美國教授建立起“中國脊髓損傷網絡”,目的在于找出幫助恢復哺乳動物脊髓損傷的方案。蘇國輝院士表示,“我們現在正通過臍帶血細胞移植的辦法,在香港、北京、西安等地進行實驗,幫助損傷期一年以上的慢性脊髓損傷病人恢復喪失的神經功能。”

暨南大學“中樞神經損傷與修復”創新引智基地獲批2014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該基地以蘇國輝院士為國內學科帶頭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徐曉明教授為海外學術大師,邀請比利時、澳大利亞等共計11人的海外專家團隊,旨在研究中樞神經(包括視神經)損傷、修復的基本機制。“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讓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成為全中國中樞神經再生研究的基地,也希望把研究轉化到病人身上,讓病癥得到有效的緩解。”蘇院士講出了他的由衷之言。

探索“中藥”與“運動”的新大陸

近幾年,蘇院士的研究離不開“中藥”和“運動”兩個關鍵詞。這兩個話題看似普通,但若結合起神經的修復與再生,那便是個大新聞了。蘇院士談起這兩個研究領域時,一臉的興奮。

中醫常說,枸杞子有明目的功效。一直從事視神經系統研究的蘇院士前些年開始對枸杞子產生極大的興趣,“我希望可以用現代的研究方法把明目這一概念說清楚。”研究發現,枸杞子有很好的神經保護作用,蘇國輝也將這一發現應用于為損傷后的視網膜節細胞的保護和存活尋找新的因子和治療措施,為青光眼新療法的開發提供依據。此外,枸杞子在不同的模型上——如青光眼、中風、老年癡呆、脊髓損傷、抑郁癥等——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現在,蘇國輝院士帶領的團隊已經成為枸杞子研究的世界權威,并在國際雜志上發表了20多篇文章。

為了更好地探索枸杞子的神經保護作用與枸杞多糖的關系,蘇國輝院士與我校姚新生院士也展開合作交流,他表示,“希望能在合作中擦出火花,將枸杞子中的有效成分研究得清楚一些。”

“運動”與“中藥”較為類似,都具有養生的功能,也與現代醫學中的預防醫學相似。蘇國輝院士通過建立動物模型對老鼠的行為進行測試,發現運動能夠很好地改善老鼠的抑郁情況,且適用于人類。“現在很多在城市工作的人都會有一種長期疲勞癥,常常感到疲憊、乏力。”蘇院士通過教授亞健康病人練習八段錦(中國傳統保健功法),并對其進行跟蹤抽血測試,發現運動后他們的情緒有了很好的改善,細胞中端粒酶(與長壽健康有關的一種指標)的表達水平也隨之升高。

2013年,蘇國輝院士與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蔡東青教授合作建立的粵港澳組織再生與修復協同創新中心入選暨南大學“2011協同創新中心”。該項目以運動作為主線,研究其對腦、心臟和骨骼的作用。

蘇國輝院士還透露,他近期將前往北京香山參加“中國腦科學研究發展戰略”會議。“一定要大規模、長期地針對人群來進行試驗,通過分子生物學研究運動的機制”。蘇院士表示,“希望可以通過會議探討中國在經濟轉型社會時期運動的重要性,也希望社會可以配合建立更多的體育設施,從而減輕醫療負擔。”在他看來,中國有必要從重視“競技運動”向關注“保健運動”邁進。

勸勉學生:自信、創新與兩“不要”

現如今,蘇國輝院士還給研究生上課。盡管學生不多,但蘇院士卻對每一名學生都報以很高的期冀。

“不要只做一個技術員,”蘇國輝院士表示,“希望可以培養出一些獨立思考的科學家。”在他看來,學生應該多質疑、多提出問題,“年輕人的創新能力很強,我們應該多給一些鼓勵,令學生有信心,進而釋放出自己的創新思維。”在教學方面,蘇院士十分重視“善用其才”,不僅挖掘了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搭建平臺,還給予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不要怕吃虧”,這是蘇國輝院士的另一個“不要”。“如果有機會就應該多做些事情,這其中有兩個內涵:一是做得多就會學多點東西;二是多做事就多些機會與他人建立關系,多溝通、多交流也會不斷地提升自己。”蘇院士語重心長地說。

在此前的一次講座中,蘇國輝院士曾談到:“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學會‘自討苦吃’,在不同的環境中可以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遇到不懂的東西要學會學習它,要學會如同海綿一樣汲取周圍的新鮮事物。”他也曾多次在講座中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勸勉學生:只要有崇高目標就要自強不息、不懈追求。

生活中的蘇院士興趣愛好十分廣泛,從中學時期頗有名氣的搖滾樂隊,到現在的書法、運動、古典吉他。“一個人的生活有許多部分,有家庭、事業、學業、宗教等等,而個人興趣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蘇國輝院士認為,“盡管興趣愛好并非如事業、學業那樣迫切,但對人的成長卻十分重要。”他以多年學習書法為例,指出書法可以提高整個人的“靈性”,同時他也希望在校學生可以合理管理自己的時間,找到自己的興趣,多與朋友交流,更加熱愛自己的生命。  

從視覺神經系統研究到探索中藥與運動的新領域,從MIT博士到歸國教授,從搖滾樂手到中科院院士,他有著不平凡的人生,但也為著這不平凡的人生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人們往往看到了他光鮮耀眼的成就,卻忽略那榮譽背后的不懈追求才真正值得回味。“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這是蘇國輝院士辦公室墻上懸掛的一副《清平樂·會昌》(毛澤東,1934年夏)的書法,也許這也描繪了他的精彩人生。

后記

這是筆者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一位中科院院士,僅一次,卻顛覆了以往的所有想象。也許蘇院士是個特例,但仍令我竊喜許久:原來,院士也是人。

他不似以往印象中的“老學究”,相反他時尚、“親民”、風度翩翩,還有一口出人意料的流利的普通話;他也不似一個遙不可及的院士,更像一位導師,深入淺出地為我講解他的研究領域。 

其實,蘇院士很忙。不僅要往返穗港兩地,采訪中也不斷有人前來找他,但他卻依然不急不忙、熱情地招待一個學生記者。蘇院士很有感染力,連一向對養生“不感冒”的我,采訪結束后也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媽媽大力推薦枸杞子與八段錦的功效。蘇院士很有權威性,讓我相信他的“再生”能力,以及未來的無數可能。

參考資料

[1] 暨南大學官網,蘇國輝:“再生”研究的“執牛耳者” ——訪中科院院士、廣東省領軍人才蘇國輝教授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