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毒癮,是一道世界性難題。一時吸毒,終生戒毒,這是因為吸毒后形成的精神依賴遠遠超過身體依賴,復吸率之高極為可怕!人們往往認為“復吸”是“不學好”所致,但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解釋:“成癮”是藥物對人神經產生的影響造成的,是一種嚴重的腦疾。目前世界對毒品的耐受、成癮機理尚未搞清楚,更沒有找到解決這一頑癥的“良方”。
但是,一位杰出的中國女性,在“破譯”這道世界性難題方面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并引起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她就是我校上海醫學院醫學神經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馬蘭教授。她領導的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裴鋼院士歷經7年艱辛合作取得的研究成果——“蛋白激酶在阿片類物質介導的信號轉導和耐受依賴中的作用”,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馬蘭出生于1958年9月,斯文、秀麗,如果不經介紹,你不會想到她是一位已有諸多成就的教授。她中學一畢業就去內蒙古插隊;1977年考入沈陽藥科大學;1984年獲中國醫科大學免疫學碩士學位;1986年赴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醫學院做訪問學者,1990年獲該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5年為北卡羅來那大學化學系和拜耳集團制藥分部美國拜耳研究中心博士后。
1995年底,馬蘭放棄美國永久居留權回國,作為學成歸來的杰出人才被引進我校上海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從此,馬蘭開始了對“阿片類藥物成癮的分子機理研究”,走上了一條艱苦的創新之路……阿片類物質包括嗎啡、杜冷丁、海洛因等化合物。阿片類物質有良好的鎮痛作用,早在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在治病時就用嗎啡鎮痛。目前嗎啡等阿片類藥物在臨床上依然是效果最佳的鎮痛藥物。但長期使用阿片類物質,鎮痛效果會逐漸降低,使患者對藥物產生耐受。如長期服用阿片類藥物突然停用,會發生嚴重的“戒斷癥狀”。目前,國內外采用的脫毒或戒毒治療對“戒斷癥狀”(身體依賴)有較好效果,但對阿片類物質的心理依賴、即患者因對毒品那非同一般的渴求造成的脫毒后“復吸”缺乏有效方法。
要解決上述向題,闡明并證實阿片類物質鎮痛、耐受和成癮機理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說,要搞清楚阿片類物質是如何對人產生耐受和成癮的機制。
要知道,阿片受體介導的神經信號轉導是阿片類物質作用的分子基礎,阿片類物質持續激活阿片受體所導致的阿片受體信號轉導的抑制(受體脫敏)及其對腦內學習記憶系統的影響是阿片類物質產生耐受和成癮的關鍵之一,這也是神經科學的前沿問題。
在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金資助下,馬蘭等從阿片受體介導的神經信號轉導途徑和調控機制入手,研究了阿片類物質易產生耐受和成癮的分子機理,發現阿片受體的信號轉導有許多尚未被人發現的新途徑,而這些信號轉導、相互作用都是通過腦內的蛋白激酶來完成的,因此蛋白激酶在阿片類物質耐受成癮中有重要作用。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馬蘭、裴鋼領銜的兩個課題組有四個新發現:1、阿片類物質能激活蛋白激酶C、鈣調蛋白激酶、p38蛋白激酶等信號途徑;2、蛋白激酶GRK催化阿片受體磷酸化,并在阿片信號轉導的調節中有主要作用;3、阿片信號調控的新途徑、闡述了其分子機制和蛋白激酶C的作用;4、鈣調蛋白激酶參與阿片耐受和依賴、學習和記憶對阿片依賴的形成尤其是心理依賴有重要影響。
這些發現不僅對認識阿片受體介導的神經信號轉導機制和調控機理具有很大的理論意義,也為探索防治阿片的耐受和成癮奠定了基礎。
他們的這些研究都是在國內進行和完成的,研究結果都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SCl論文28篇,其中SCI影響因子>4的有11篇;被國內外引用200多次);且論文的通訊作者都是項目的主要完成人,都是中國人。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