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劉有成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暨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逸夫科學館學術報告廳召開。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佟振合院士、清華大學程津培院士、北京大學吳云東院士、蘭州大學嚴純華院士、上海交通大學丁奎嶺院士、蘭州大學涂永強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慶祥教授、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岳建民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吳驪珠院士、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張德清研究員、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劉買利研究員、武漢大學周翔教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楊震教授、復旦大學黎占亭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官武教授等專家學者應邀出席會議。學校人事和科研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化學化工學院院領導、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師和研究生200余人參加會議。
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徐生誠研究員致開幕辭。佟振合院士、程津培院士、郭慶祥教授、吳云東院士、涂永強院士和丁奎嶺院士深情追憶了劉有成先生的點滴往事,參會人員共同緬懷學習了劉有成先生赤誠報國的家國情懷、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無私奉獻的道德風范。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吳驪珠院士作了題為“光化學轉換”的特邀學術報告。王為教授隨后匯報了2019-2020年國重室的科研工作進展,并重點回顧了劉有成先生開拓的物理有機化學研究方向上的傳承與發展。在上午會議的總結致辭中,嚴純華校長代表蘭州大學感謝與會專家對蘭州大學有機化學學科發展的長期關懷支持,勉勵國重室師生學習劉有成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和創新精神。
與會專家聽取了董世輝教授、張曉明博士、舒興中教授和邵向鋒教授四位青年學術骨干的學術匯報,并對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未來發展提出意見建議。專家們指出,實驗室要面向學科創新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專家們強調,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和培養青年優秀人才。蘭州大學校長助理許鵬飛教授、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安嫻副院長等應邀出席了研討會。
2020年11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黎占亭教授在第二化學樓101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水溶性三維孔道聚合物:合成與生物功能”的特邀學術報告。國重室物理有機化學研究方向的房建國教授、周波教授、于煒教授、劉強教授、丁三元教授等分別匯報了課題組最新的研究進展。
劉有成先生對大西北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對科研的執著創新精神鼓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蘭大人。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全體師生將在未來的道路上堅持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初心不忘,奮勇前行。
劉有成先生簡介:
1920年11月6日生于安徽舒城。1938至1942年在國立中央大學農業化學系學習。1945年考取英國文化委員會獎學金赴英國留學,在利茲大學化學院有機化學系Challenger教授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1948年博士畢業后,赴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Riegel教授課題組任Research Associate (1948-1951)。1951年轉往芝加哥大學任博士后研究員,師從著名化學家、自由基化學奠基人M. S. Kharasch教授,開始了自由基化學的研究和教育生涯。1954年回國,1955年到蘭州大學工作,歷任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系名譽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1987年任蘭州大學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更名為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1993年后任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并兼任蘭州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和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和第二十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擔任過《化學中間體研究》(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中國化學》、《化學學報》、《高等學?;瘜W學報》等多種刊物編委。
劉有成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教育家,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劉先生在自由基化學、單電子轉移反應、輔酶NAD模型還原反應機理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發表學術論文260余篇。1986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獲人民教師獎章。1989年獲優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獎。1990年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7年和1995年兩次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