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倫:微生物學家,1925年3月15日出生,河北樂亭縣人。1948年畢業于中央大學生物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季倫院士是著名的微生物學家、農業教育家。曾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研究工作
涉及生物固氮、真菌毒素以及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微生物發酵產品的研制。在固氮酶催化機制研究方面,首次提出雙位點放H2途徑模式;在研究固氮螺菌固氮基因表達調控的基礎上,構建了抗銨固氮的基因工程菌。在真菌毒素研究方面,發現了串珠鐮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在微生物發酵產品方面,先后研制開發了玉米赤霉醇、赤霉素GA3和GA4+7、莫能菌素、馬杜霉素、阿維菌素和依維菌素等。目前主持的項目有“973”、“863”、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十五”攻關等科研項目。
榮譽
編寫《微生物學》和《微生物生理學》等六部著作,發表論文130余篇。曾獲得國家計委授予的"金牛獎"、北京市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在9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民盟盟員、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季倫,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民盟北京市委會副主委李成貴親自為李季倫院士頒發紀念章。
李季倫院士幾十年致力于教書育人與科學研究工作。他首次提出固氮酶的雙位點放H2理論,得到世界固氮權威Bwrris的認可,引起國際同行家的關注;他首次研究了根瘤菌自生固氮機制,同時在生物固氮與微生物次生代謝的研究取得突出成果;他首先研制成功了植物生長刺激素-赤霉素,成為我國雜交水稻不可或缺的增收手段;他首次發現動物生長素-玉米赤霉烯酮是高等植物的天然激素,使肉牛可增重16%,相當于美國國際礦化公司同類產品,在我國填補了空白,打破了此類產品在世界由美國一家壟斷的局面;完成“克山病病因研究”,引起醫學界普遍關注。突出反映了李季倫院士建國70年來為國家建設改革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李季倫院士曾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二等獎、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等各項獎勵。李季倫先生是中國農業大學最早的盟員之一,擔任過委員等職,一直以來積極建言獻策,參與盟務工作,至今仍然十分關注民盟組織的發展。
背景材料
頒發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表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和健在的老戰士老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獲得國家級表彰獎勵及以上榮譽并健在的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因參戰榮立一等功以上獎勵并健在的軍隊人員(含退役軍人),以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作出杰出貢獻的國際友人。對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