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獨立學習不盡如人意
王夔介紹:“調研發現,不同層次的教師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不同的?!备咧谢瘜W老師認為沒有下降,和以前“差不多”;大一老師“大多數認為差不多”;大學高年級老師“多數認為質量下降”;研究生導師則明確回答“較前質量下降”。
王夔說,他們發現對這一問題的答案之所以出現分化,是因為高中主要是以升學率評價教學質量,“學生考試成績逐年提高、升學率逐年提高,怎么說學生質量不行呢”?大學低年級因為學時和內容減少,學生質量問題并不突出。不過大一的老師們還是發現,有“20%~50%的學生學習有困難,多數學生處于懵懂狀態,不適應大學學習方法,不會讀書、不會做實驗、不會提問題”。在大學高年級教師看來,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大多數學生不會讀書,不會提問題、討論,對學習沒興趣”。研究生導師對學生質量最不滿意,他們認為“學生不會查文獻、寫總結、綜述,學習缺乏動力、對研究沒興趣”。
這雖然是針對化學專業的調查,但結果卻與來自其他領域專家的感受非常一致:中國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中出類拔萃,但在獨立學習和創新的研究階段,表現得卻不盡如人意。
讀、寫、聽、說能力是最核心的科學素質
王夔認為,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高中這個關鍵階段沒有落實好科學素質教育。“科學素質分為三個層次,最外一個層次是知識和技巧;第二個層次是基本科學素質,也就是科學思想和科學素質;最核心的科學素質,是讀、寫、聽、說的能力?!?/p>
王夔說,這個核心的能力就是閱讀、分析、判斷、討論和寫作的能力,與一個人的邏輯推理和理性思維有關,決定著一個人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決定著一個人成年后自己發展的能力,甚至決定了一個人一生所能達到的高度?!翱墒牵覀儸F在過于強調知識和技能,導致學生只知道結論,不知道科學需要取證和論證,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科學。”
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玉良說,問題出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教育重“術”不重“道”?!拔覀兊睦蠋熗桓嬖V學生結論,只教給學生如何做習題,而不告訴學生科學的歷史,不告訴他們學科的基本范式,以及范式中存在的缺陷。”楊玉良說,“這樣的學生會對已有的科學產生‘迷信’,不敢質疑、不會提問、不能創新。只能跟在別人后面做做趕時髦的‘比基尼科學’,在知識結構和知識儲備上、在心理上,都無法做好應對科技革命的準備?!?/p>
大學應加強基礎學科和通識教育
楊玉良曾看過一個對諾貝爾獎獲得者所學專業的分析。這項研究發現,大約85%的諾貝爾獎生理和醫學獎獲得者,都不是學生物專業的?!捌渌勴椃潜緦I獲獎者的比例也很高,不過物理學獎例外,只有約20%的獲獎者不是學物理專業的”。楊玉良分析,“這與學科的特點有關,物理學是比較基礎的學科,而像生命科學等已經呈現出高度的交叉和融合。你會發現,如果不懂化學、不懂物理、不懂數學,你就沒有辦法解決生命科學中的問題。”
楊玉良建議,大學低年級應該多加強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學習?!安贿^改變可能會遇到很多阻力?!睏钣窳颊f,他曾試圖改革復旦生命學院的課程體系,但最后卻并沒有成功。
而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則認為,應該加強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應該是教育中不可偏廢的兩個方面,可是長期以來,“我們的高校實行的是‘計劃教育’‘按崗設教’,太過強調專業教育。比如電子工程系,學發射的只學發射、學接收的只學接收。因此,我們的學生往往缺乏對學科全面了解、整體的把握?!饼徔苏f,“國外一流的高校都非常強調通識教育,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重視。”
人物百科
王夔,資深院士。生物無機化學及無機藥物化學家,化學教育家,是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研究的倡導者和先行者之一。主要研究與醫藥學有關的生物無機化學。結合金屬中毒與解毒提出大小分子配體對金屬離子競爭的數學模型;提出自由基引起軟骨細胞分化異常、基質異常、礦化異常的大骨節病發病機制;膽紅素氧化聚合和鈣化的色素型結石形成機制;確定DNA以外順鉑的其他靶分子。提出了一些研究細胞無機化學的新方法和新概念,在開拓細胞無機化學方面有所貢獻。還提出了建立預防藥學學科和基于干預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預防藥學研究的計劃。中國科學院院士。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