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著名氟化學家陳慶云院士九十華誕 | 砥志研思七十年,一片丹心興邦夢

來源: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2019-01-29
導讀:2019年1月25日,欣逢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國際知名有機氟化學家,我國有機氟化學領域的創始人之一陳慶云院士九十華誕,上海有機所在君謀樓報告廳舉行陳慶云院士九十華誕學術報告會,報告會以傳承并弘揚老一輩科學家“求實是本、奉獻為先”的科學精神為主題,多位學者出席并做報告。

【人物簡介】

image.png

陳慶云,有機化學家。1929年1月25日生于湖南沅江,籍貫湖南湘鄉。195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1960年獲蘇聯科學院元素有機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有機氟化學研究。首次合成六氟雙酚A,獲蘇聯專利。參加并領導了我國首創抑鉻霧劑F-53、含氟單體以及氟利昂代用品的研制和生產。合成多種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闡明了全氟型磺酸酯的硫-氧鍵斷裂特性。通過RFSO3C6H5將Heck反應擴展至芳基sp3碳,使酚類烷基化脫羥成為普遍方法。發現13個二氟卡賓前體,其中5個可作為三氟甲基化試劑。系統研究全氟碘代烷在多種金屬、親核試劑或紫外光引發下的單電子轉移反應,成功地將全氟烷基引入有機分子,為含氟材料和有機氟化學作出了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

image.png

報告會現場

上海分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田申榮,美國美國佛羅里達大學Dolbier教授,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杜燦屏研究員,原中科院高技術局白路娜研究員,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汪秋安教授,國家氟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樹華教授,中化藍天化工研究院院長張建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趙成學教授,濟南大學張書香教授,上海大學郝健教授,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王琦教授,《氟緣篤志—陳慶云傳》的作者華東師范大學朱晶副教授,陳先生的家屬、有機所各位院士、課題組長、部門負責人、支部書記以及陳先生的學生、老同事代表、職工及研究生代表等350余人共聚一堂,共同慶賀。會議由副所長唐勇主持。 

image.png

田申榮副院長宣讀賀信

田申榮宣讀了中科院的賀信。陳慶云院士是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我國有機氟化學領域的創始人之一。先生長期從事有機氟化學和氟材料研究工作,在含氟單體、含氟潤滑油、含氟表面活性劑和新型致冷物質以及氟材料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為我國氟化學和氟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先生還在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二氟卡賓、三氟甲基化和單電子轉移反應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基礎研究,由他領導并參加研制的全氟醚基磺酸鉀是我國獨創的電鍍防鉻霧劑,為國家環保節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先生在科研方面治學嚴謹、求真務實、勇攀高峰;在培養人才方面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桃李滿園;在為人處事方面淡泊名利、待人謙和、豁達大度,實為廣大年輕后學的典范。衷心感謝先生為我國有機氟化學事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祝愿先生生日快樂,健康長壽,生活幸福! 

image.png

丁奎嶺所長致辭  

所長丁奎嶺首先代表全體師生員工致辭,向陳先生表達最真誠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他簡要回顧了陳先生在國家“忍辱負重”到“奮發圖強”的時代背景下不凡的科研與人生經歷。丁奎嶺強調,陳先生一直用滿腔的熱情在科學道路上不斷探尋,任務帶學科,學科促發展,為我國有機化學學科、國防建設、氟工業和上海有機所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有機所昨天的輝煌,離不開老一輩有機人的身體力行,有機所今天的發展,依然離不開老一輩科學家的諄諄教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奮斗。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一定要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進一步推進落實研究所 “一三五”規劃,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分子合成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在建設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征程中創造新輝煌、譜寫新篇章。 

image.png

向陳慶云院士獻花、贈書

田申榮和所黨委副書記劉菲分別代表上海分院和有機所向陳慶云伉儷獻花;副所長馬大為和俞飚代表有機所向陳先生贈送了志慶集和《有機化學》專刊,恭賀先生九十華誕。 

image.png

胡金波書記介紹陳慶云先生學術成就

黨委書記、有機氟化學院重點實驗室主任胡金波研究員介紹了陳先生的學術成就。新加坡派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英博士作為學生代表在會上發言,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從師的點點滴滴與難忘回憶。大家還一同觀看了科普中國欄目為陳先生編輯的專題片《砥志研思七十年,一片丹心興邦夢》,再一次領略了先生的成長歷程與精彩科研人生。  

image.png

陳慶云院士致謝

在熱烈的掌聲中,陳先生上臺致謝,他簡要回顧了自己70年來的人生、科研歷程。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憑借機遇和努力到今天,他謙虛地稱自己只是我國氟化學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員,或者說是一個老兵。祖國的哺育和黨的培養,為生在舊社會,長在新中國的陳先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研究條件。小學、中學,特別是北京大學的曾昭倫、邢其毅、唐敖慶、徐光憲、蔣明謙等先生的基礎和開拓式的培養令他受益永久;留學蘇聯導師Knunyants院士和Gambaryan博士給予的指導和鞭策,他永記心中。回國后近60年的科研生涯,與有機所的黃耀曾、黃維垣、蔣錫夔等一百多位同仁與研究生一起攻堅克難,共同學習進步,取得成績和榮譽都應該屬于有機所這個偉大的集體。“有機所永遠是我的家,這是我生活的幾十年里最大的體會,也是我幸福的源泉”。他祝愿有機所這個偉大集體更加繁榮昌盛,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image.png

唐勇副所長主持會議

唐勇指出,我們要大力弘揚踐行老一輩的優良學風和愛國奮斗精神,始終牢記“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初心,始終牢記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使命,做到胸懷祖國、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在科技創新之路上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不斷作出我們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有的重大創新貢獻。   

image.png

楊國英博士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image.png

俞飚副所長主持學術報告會

俞飚主持了學術報告。Dolbier教授、上海有機所肖吉昌研究員和江西隆萊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生文博士分別作了題為:“New Development of Difluorocarbene Chemistry”、“Phosphonium-based Fluorine-containing Reagents and Reactions”和“‘研發到創業’之路”的精彩報告。俞飚強調我們要以陳慶云先生為榜樣,傳承有機所的優良傳統,繼承有機所的優良學風,并表達了對陳先生90華誕的誠摯祝福。 

image.png

Dolbier教授作報告

image.png

肖吉昌研究員作報告

image.png

吳生文博士作報告

參考資料:

【1】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所舉辦陳慶云院士九十華誕學術報告會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