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志剛教授的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1)介紹新發展的“熱振動關聯函數”理論。該方法結合考慮勢能面交叉MECP(最小能量交叉點),可較好地計算分子與聚集態激發態的輻射與無輻射速率,以及發光效率,能對“聚集誘導發光”給出了定量的刻畫;同時,對于近幾年實驗中發現的“有機室溫磷光”現象,基于計算得到了分子描述符,提出分子設計思路,得到了實驗驗證。(2)介紹新發展的密度矩陣重正化群(DMRG)的含時理論和頻域的動態DMRG方法及其CPU/GPU雜化算法,為解決復雜體系量子動力學問題提供了新的、近乎準確的計算方法,在分子聚集體的光譜和載流子動力學中得到成功應用,給出了從hopping到bandlike行為的無縫鏈接。
帥志剛教授的報告由原理至應用,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激發了在座師生的濃厚興趣,和現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報告開始前,帥志剛教授還和物理化學學科多位青年教師進行了交流座談和工作指導。
帥志剛教授是清華大學化學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1983年中山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89年復旦大學物理系獲博士學位。1990起,在比利時蒙斯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1年。2000年入選科學院百人計劃,加入中科院化學所工作。2008年調入清華大學,同年獲聘南京大學兼職教授。長期從事理論化學研究,發展了電子激發態的結構與過程計算方法,開發了分子功能材料發光效率與載流子遷移率的計算程序MOMAP,目前已經實現了商業化應用。發表390余篇論文,被引用19000余次。2008年當選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院士,并于2018年當選為副院長。2011年,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2013年,當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當選為世界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會(WATOC)科學理事。2018年,獲法國化學會法-中化學講座獎。2019年當選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物理化學與生物物理化學委員會的“銜稱委員”(Titular Member)。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