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無記名投票表決,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當選首屆主任委員,華南理工大學秦安軍教授、武漢大學/天津大學李振教授、吉林大學田文晶教授和鄭州大學臧雙全教授當選為副主任委員,首屆委員會委員共58人(名單附后)。經主任委員提出,委員會表決,聘任北京化工大學顧星桂教授和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為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選舉結束后,新當選主任唐本忠院士提出委員會工作計劃,委員們進行了研討。唐本忠表示:分子聚集發光為新興的交叉學科方向,在國際國內已進入迅速發展的階段。擔任首屆主任既是榮譽又是責任,分子聚集發光專業委員會將凝聚委員力量,為化學工作者提供平臺,開展學科規劃、學術交流、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科普等工作,使具有中國原創、世界跟隨的分子聚集發光科學得到統籌、系統、深入的發展,推動中國原創科學的全球化,提升國際影響力。
中國化學會分子聚集發光專業委員會于2020年1月12日由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第二次常務理事會批準籌建,是中國化學會第30個專業委員會,任期至2022年,與本屆理事會同步。
附:委員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眾福 | 南京工業大學 |
池振國 | 中山大學 |
丁 丹 | 南開大學 |
董宇平 | 北京理工大學 |
樊春海 | 上海交通大學 |
方維海 | 北京師范大學 |
房 喻 | 陜西師范大學 |
顧星桂 | 北京化工大學 |
郭子建 | 南京大學 |
黃飛鶴 | 浙江大學 |
黃 輝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蔣興宇 | 南方科技大學 |
李 丹 | 暨南大學 |
李 振 | 武漢大學/天津大學 |
梁興杰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劉鳴華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羅 亮 | 華中科技大學 |
呂 超 | 北京化工大學 |
馬鵬程 |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
馬於光 | 華南理工大學 |
彭 謙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彭孝軍 | 大連理工大學 |
錢 駿 | 浙江大學 |
秦安軍 | 華南理工大學 |
帥志剛 | 清華大學 |
孫景志 | 浙江大學 |
譚蔚泓 | 湖南大學 |
唐本忠 | 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
唐 勇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 |
唐友宏 | 弗林德斯(Flinders)大學(澳大利亞) |
田 禾 | 華東理工大學 |
田文晶 | 吉林大學 |
王 東 | 深圳大學 |
王利祥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吳驪珠 |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
吳水珠 | 華南理工大學 |
夏 帆 | 中國地質大學 |
夏海平 | 廈門大學 |
閻 云 | 北京大學 |
顏紅俠 | 西北工業大學 |
楊 柏 | 吉林大學 |
楊楚羅 | 深圳大學 |
楊國強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楊海波 | 華東師范大學 |
楊清正 | 北京師范大學 |
楊英威 | 吉林大學 |
俞書宏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臧雙全 | 鄭州大學 |
曾澤兵 | 湖南大學 |
占肖衛 | 北京大學 |
張德清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張國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張洪杰 | 清華大學 |
張興宏 | 浙江大學 |
趙進才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趙宇亮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鄭 磊 | 南方醫科大學 |
朱為宏 | 華東理工大學 |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