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主要完成人為黃維和南京郵電大學賴文勇、馬延文以及揚州大學龐歡、南京郵電大學程濤。本屆科學技術獎共授予特等獎項目2項;一等獎授獎項目15項,其中:自然科學3項,技術發明5項,科技進步7項;以及二等獎項目36項、三等獎項目33項。
經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中國電子學會自2003年設立科學技術獎,主要獎勵在電子信息領域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實現產業化方面取得卓著成績或者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在行業領域內享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獲獎項目中的優秀項目均可經由中國電子學會推薦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截止2019年,提名獲獎率41.4%。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及其團隊,從柔性電極材料的設計制備、功能調控及其器件應用角度入手,研制出新型可撓曲柔性電極,建立了印刷制備柔性電極新工藝,成功開發出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實現了低成本柔性儲能。解決了若干制約柔性電子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推動了柔性電子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據悉,儲能器件是電子產品的基本組成部分,受制于現有電極材料及制備工藝的局限和不足。目前,柔性儲能器件電化學性能低且難以實現低成本大面積生產,無法滿足柔性電子的發展需求。因此,為了適應柔性電子的發展,開發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柔性電子的誕生為經典電子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觸發了新形態電子設備的產生,也將使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如可折疊、可卷曲、柔性顯示器將改變現有圖片和影視的呈現形式,使得手機、電視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形態更加新穎和輕便。
作為全球十大前沿技術之一,柔性電子技術能賦予電子器件獨特的柔性與延展性,是未來電子科技的發展方向之一,是人類智能時代的基礎科技之一。柔性電子是在學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礎上產生的顛覆性科學技術,能夠突破經典硅基電子學的本征局限,可為后摩爾時代器件設計集成、能源革命、醫療技術變革等更新換代等提供創新引領,是我國自主創新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