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學領域知名期刊Chem. Mater.以“Coordination-Enhanced Synthesis for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reactors”、工程技術領域知名期刊Chem. Eng. J.以“Rh Nanoclusters Encaged in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reactors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Phenol Selective Hydrogenation”為題,報道了華東理工大學在中空介孔納米催化反應器和催化加氫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為了解決現有中空介孔納米反應器合成方法所存在的問題,研究人員創新性地發展了一種利用聚電解質膠束為模板來制備含功能性納米顆粒的中空介孔納米反應器的通用方法。通過靜電力作用自組裝形成含金屬離子的聚電解質膠束,并以此為模板沉積二氧化硅,隨后通過焙燒處理制備了多達20多種的含各類金屬或者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納米反應器。該方法不僅對大多數金屬具有普適性,還適用于含雙金屬甚至是多種金屬中空納米反應器的合成。所制備的含鈀中空納米反應器對多種氯酚類有機物的加氫脫氯具有優異催化性能,相關文章發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20, 32, 2086-2096。
環己醇衍生物是一類重要的合成中間體,以酚類化合物催化加氫制備環己醇衍生物盡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Rh基選擇性催化加氫生成環己醇需要苛刻的反應條件。針對上述問題,研究人員設計了含Rh納米團簇(~ 0.8 nm)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納米反應器,在溫和反應條件下對一系列酚類化合物選擇性加氫生成環己醇類化合物。理論計算進一步表明,Rh納米團簇對于苯酚吸附和羥基解離不同于較大尺度的Rh顆粒,從而表現出較高的催化選擇性,相關文章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97,125484。
Chem. Mater.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博士生李凱杰,通訊作者為周生虎研究員和王俊有特聘副研究員。Chem. Eng. J.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生顏培建,通訊作者為周生虎研究員和于新海研究員。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5484
原文鏈接:https://dx.doi.org/10.1021/acs.chemmater.9b05202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