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到2020年的18年間,他曾在7所高校,6個不同的學院學習、工作過,在Nature Chemistry、Nature Catalysis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100余篇學術論文;
他入選了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中國高被引學者;
他接連榮獲教育部青年科學獎,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人物獎,“納米研究青年創新獎”“Materials Today新星獎”……
36歲的他已在化學領域贏得諸多榮譽,他就是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王雙印。
王雙印老師(右四)參加化學化工學院特色活動“C-Lab”。
王雙印老師(后排右三)與學生們在一起。
王雙印不僅僅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更是在學科建設與學生培養上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他致力于為湖南大學物理化學學科的發展搭建平臺,2016年組建石墨烯材料與器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并擔任重點實驗室主任,組織并擔任2018中國化學會電催化與電合成國際研討會主席、2019中國化學會能源材料與缺陷化學研討會主席、2019第二十次全國電化學大會副主席。
他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承擔化學專業綜合改革項目、“全英文課程建設”項目、海外課程項目,參與編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精編物理化學講義》;他積極承擔教學任務,擔任本科生、研究生核心專業必修課教師,在課堂上傳播希望的種子和知識的鑰匙。
在眾多的課程中,王雙印講授的《物理化學》是一門專業核心課,課程知識較為傳統陳舊。為了讓講授的原理性內容、公式、邏輯性推導不那么乏味,他不斷地往知識體系里面添加新的“養分”。 “學生都喜歡聽新鮮的事,那就把課程里基礎性的知識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結合起來講,這樣同學們就會睜大眼睛聽你的課了。”王雙印說。
課堂上短短四十分鐘,課下卻要下一番苦功夫。王雙印有一套獨家的“三看”法則用來備課:看專業書籍、看教學PPT、看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他說,看專業書籍,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看教學PPT,能夠突出講課重點,進一步了解學生的上課觀感;看教學視頻,可以學習其余老師的經驗。
無論多忙,王雙印都會花時間與自己班級的學生聊天交流,還會定期開組會溝通研究進展情況,一起探討解決近期在科研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目前,王雙印的課題組里有4位老師、30多名學生,研究方向各有側重,但他都能清清楚楚地記得每個人做的課題、做到哪一步。
“王教授是一個求真務實、工作努力,并且在創新和追求科研前線動力十足的人。”博士生陶李跟著王雙印做研究已經第六年了,六年來,王雙印在科研、學習、工作各方面對他悉心指導。“有好幾次,王教授晚上十一點還在回復我的一些科研難題,感覺王教授比我自己還要關心我的科研。”提及導師,陶李滿是感激。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