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尼爾·舍特曼(Daniel Shechtman)
丹尼爾·舍特曼關于“準晶體"的研究成果,曾多年被認為是業界笑談,直到29年后終被認可,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年,舍特曼教授將登上 2019 EDGE TOP50科技思想領袖對話的舞臺。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材料化學領域有三個里程碑性的發現,分別是:富勒烯、高溫超導體和準晶體。前兩位發現者數年內便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準晶體的發現者足足等了30年。
他是以色列的材料化學家丹尼爾·舍特曼,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也是世界最高成就獎之一——沃爾夫獎和以色列國家最高榮譽以色列獎的獲得者。
1941年出生于特拉維夫,舍特曼于1966年獲得了以色列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理學士,隨后又于1968年、1972年先后獲得了材料工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舍特曼歷任以色列理工學院菲利普托比亞斯材料科學教授、美國能源部埃姆斯實驗室助理、艾奧瓦州立大學材料科學教授等。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舍特曼參與了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與國家統計局的合作方案,研究快速凝固鋁過渡金屬合金。在這項研究中,他發現二十面體相,從而開創了準晶體的新領域,也使其此后被授予了諾貝爾化學獎。
準晶體具有獨特的屬性,堅硬又有彈性、非常平滑;而且與大多數金屬不同的是,其導電、導熱性很差,因此可被應用于不粘鍋和發光二極管等。另外,準晶體能將熱轉化為電,因此可以用作理想的熱電材料,有些科學家正在嘗試用其捕捉汽車廢棄的熱量。
這個功勛卓著的材料領域發現,之所以時隔三十年才被授予科學界的最高榮耀,是因為該成果被飽受質疑了十余年。
1982年4月,當準晶體這種神秘的圖案第一次出現在舍特曼的顯微鏡下,傳統化學理論受到了顛覆性的挑戰。舍特曼的發現被所在團隊視為“羞恥”,兩獲諾獎的萊納斯·鮑林公開質疑道:“世界上沒有準晶體,只有準科學家。”
鮑林在美國化學界不可撼動的地位,使舍特曼的研究成果多年被業界淪為笑談。
但舍特曼從未放棄材料領域的研究。1992-1994年,舍特曼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公休,在那里,他繼續研究了CVD金剛石的缺陷結構對其增長和屬性的影響。
舍特曼曾在接受公開采訪時表示,他之所以能扛住偉大化學家的質疑,來自于祖父7歲那年給予其改變命運的一份禮物——放大鏡。“我用放大鏡觀察一切細小的食物,花朵的結構、昆蟲的眼睛……我愛上了微觀世界。”
直至今天,舍特曼講起自己邁入材料化學領域的兒時故事,依然童心未泯。興趣使他能抵御全世界的質疑,堅持科學領域的孤獨求索,直至被世人認可的那天。
2013年7月舉行的林道諾貝爾得主大會上,舍特曼教授在接受采訪、被問及如何看待自己遲到的諾貝爾獎時,他表示:
我一直認為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名副其實,但這不意味著有資格獲評的人都會得獎。事實上,是否得諾貝爾獎并不會影響到我做研究。我總是說:‘有比我更適合的候選人。’我不把這當回事,將其拋之腦后。所以,當幸運降臨的時候,這完全是個驚喜。
正是舍特曼一如既往的豁達樂觀和淡泊名利的個性,使之無論在名利峰谷,都可以披荊斬棘地前行。
未來在航空、汽車、生物可降解領域,人類應該如何去探索最優材料?
鉆石是最好的熱傳導器、最硬的材料,如今人類已經可以用CVD生產的鉆石,但它將被運用于哪些領域?
目前的信息科技可以秒速傳遞信息,替代了百年前數十日的飛鴿傳遞;但波音飛機的速度近半個世紀并沒有顯著改變,未來的新型材料會否再次帶來交通運輸的革命?
這一次,丹尼爾·舍特曼來到鈦媒體,或將一一解開你腦海中的謎團。
12月6日-8日,舍特曼來到2019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現場,暢談前瞻材料學領域的未來,并與現場嘉賓們分享以色列創新機制、以及對中國科技創新的借鑒。
2019T-EDGE全球創新大會在北京大興星光視界中心正式開幕,在第一天的科技全球化論壇上,因發現準晶體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丹尼爾·舍特曼表示,中國人口紅利不再,人口老齡化,需要通過技術創業來提升每個人的人均GDP的貢獻。他認為,技術初創企業的失敗可能由以下因素導致:非專業的管理團隊、市場調研的不足、資金來源不合理、合作伙伴不專業、不聽從他人意見、創始人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