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全性先生曾先后擔任過《化學學報》《高等化學學報》和《物理化學學報》等多個學術期刊編委,中國化學會期刊《電化學》副主編,國際電化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顧問編委,俄羅斯電化學期刊“Russian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顧問編委等。主要學術著作有《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化學電源選論》等。查全性先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二屆常務理事。
查全性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電化學家,畢生從事電化學相關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查全性先生從蘇聯進修回國,在條件十分艱苦的環境下,克服重重困難,以極大的熱情開始了他在武漢大學的電化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使武漢大學成為當時全國現代電化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研究領域包括“電極/溶液”界面上的吸附、多孔電極極化理論、電化學催化與光電化學催化、粉末微電極、多種電化學材料,及其在化學電源、金屬表面處理與防腐、電化學分析與傳感器方面的應用等。
查全性先生早年致力于對陰、陽離子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物質在電極表面上的吸附過程及其對電極反應過程影響的系統研究。他所總結出的有關規律對于選擇電鍍添加劑和電池緩蝕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在對氣體擴散電極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查全性先生科研團隊根據國家急需研制出了200W間接氨空氣燃料電池系統和軍工鋅-空氣電池。1978年,查全性先生榮獲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查全性先生主要從事光電化學催化、高比能鋰電池及生物酶電極研究,他創建了適用于研究粉末材料電化學性質的粉末微電極方法。基于他在表面活性劑吸附規律、光電化學和電催化等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查全性先生于1987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即便是在耄耋之年,查全性先生依然奮戰在科學研究的第一線,并在其八十歲之際出版了他在化學電源研究領域的重要論著《化學電源選論》。查全性先生在科研中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所從事的基礎理論研究課題大多源自電化學實踐,而在進行應用研究時,他總是力求把對問題的認識提升到理論高度。查全性先生在電化學領域的卓越貢獻深為國內外同行所稱道,為我國電化學研究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查全性先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視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他長期擔任物理化學及電極過程動力學課程的講授,他的課堂深受學生歡迎。根據他多年教學經驗編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先后七次印刷,發行數量達一萬五千余冊,被公認為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的學術著作,是該學科領域被采用得最廣泛的研究生教材之一。在數十載的教書育人生涯中,查全性先生始終要求學生一定要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做出具有原創意義的科學研究成果。他還特別注重國際交流,鼓勵、積極選送研究生和教學科研人員出國深造、訪問交流。他勤奮工作而淡泊名利,數十年來,他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毫無保留地留給了后學者。他對學生傾注了慈父般的關懷之情,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查全性先生主導下的武大電化學團隊為國家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電化學優秀人才,如今弟子中不少已經是我國電化學領域的行業精英和科研中堅,可謂桃李滿天下。
改革開放以來,查全性先生積極參與或建言獻策,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77年8月在鄧小平同志主導召開的全國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查全性先生率先建言,力主高等教育招生必須通過考試,并建議當年恢復高考。停止了十一年之久的高考選拔制度終于在當年冬季得以恢復,查全性先生為中國高等教育重回春天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在科教興國的感召下,查全性先生曾積極推動通過世行貸款項目為重點大學購置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他本人曾作為世行中國大學發展計劃專家組成員在國內外做了大量工作。此外,查全性先生還積極倡導恢復研究生制度、建立學位制度和科學基金等,對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由于查全性先生對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積極貢獻和影響,他于2009年入選了“改革開放三十年,影響湖北三十人”。
查全性先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在電化學教育和研究領域辛勤耕耘數十載,不斷開拓,銳意進取,樂于奉獻,追求卓越,為武漢大學化學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把畢生奉獻給了我國的科技和高教事業,為我國化學學科特別是電化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潛心學問,嚴謹治學,甘當人梯,扶持后學,他對事業執著追求和甘于奉獻的精神,體現了一位模范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展現了一代優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
查全性先生的一生,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利益無限忠誠的一生,是為我國化學研究和電化學事業嘔心瀝血的一生,是為國家高等教育和武漢大學發展無私奉獻的一生。查全性先生的逝世是武漢大學的巨大損失,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界和科學界的重大損失。我們一定要學習、繼承和發揚好查全性先生為人為學的優秀品格與崇高精神,為把武漢大學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