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南開大學何良年教授再向化學加網贈送其新書《綠色化學基本原理》

來源:化學加      2018-07-24
導讀:近日,南開大學何良年教授再次向化學加網贈送其主編新出版的《綠色化學基本原理》一書供化學網查閱、珍藏,并寄語:“化學加”平臺是“化學家”的朋友!衷心感謝何老師以及該書其他作者!何老師曾在化學加網2015-2016年度舉辦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大型公益籌書活動中贈送過其主編的《二氧化碳化學》一書。

image.pngimage.png


《綠色化學基本原理》 內容簡介

 綠色化學作為前沿交叉學科,不僅傳承化學的理論與方法,而且在觀 念上創新發展,要求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合理使用資源,開發環境友好的技術與清潔工藝,設計安全、可生物降解的產品,貢獻于可持續發展。本書以綠色化學前沿科學發展為基礎,圍繞綠色化學十二條原則,闡述了綠色化學的定義、基本原理,以實例分別介紹了綠色化學的內涵、評估原則、原子經濟性反應設計、無毒無害的化學合成及發展趨勢等內容。全書以綠色化學原理與評估方法為基礎,就如何設計綠色化學反應展開論述,主要包含綠色化學手段、綠色化學的評估方法、基于綠色化學原理的環境友好合成技術、設計安全化學品原理、可再生資源的高效利用及工業實際應用,層次清晰,集科學性、應用性、時效性于一體。本書注重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跟蹤本領域的發展動態,意在為從事 創新研究的科學工作者提供綠色化學的原則和框架,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 化工、制藥、環境、材料等相關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的學習參考資料。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主編簡介

何良年,1983年畢業于漢江師范學院,1988年和1993年先后考入華中師范大學、南開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996年獲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2003年分別在武漢大學、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日本 筑波)做博士后,從事綠色化學領域的研究。1998年入選湖北省高等學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2003年回國,被聘為南開大學教授,2004年4月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2009年楚天學者特聘教授,2011年英國皇家化學會Fellow(FRSC,會士), Bentham Ambassador (2016)。

現任 “Green Chemistr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 (Springer) Series Editor, The Advisory Board of the book Series “Green Syntheses” published by CRC Press, Current Organic Synthesis 主編,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 (Elsevier), 科學通報,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Elsevier),Mini-review in Organic Chemistry等多種國際學術期刊編委,離子液體清潔過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廣東省低碳化學與過程節能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綠色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工學會離子液體專業委員會委員,油料能源植物高效轉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化工過程強化技術指導委員會常務理事,天津市工業尾氣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工程中心技術專家。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基金會及歐盟自然科學基金的海外評審專家,為Wiley、ACS出版公司的書評專家。2014-2017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Elsevier)榜單, 2014-2016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Top 1% 高被引中國學者榜單,“二氧化碳化學轉化反應研究”獲2014年天津市自然科學三等獎、“蓖麻油衍生物基礎油合成與應用研究”2017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課題組專注于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綠色化學、生物質能等領域研究,在學術刊物如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ChemSusChem, Chem Commun, Green Chem, Org Lett, Chem Eur J, Adv Synth Catal, J Catal, J Org Chem等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以封面論文在ChemSusChem, Energy Environ Sci, Green Chem, Adv Synth Catal, Chem Eur J, Chem Asian J 等刊物上發表17篇,40多篇論文作為亮點評述,入選hot paper及most accessed article)。撰寫英文專著1部、中文書籍3部(二氧化碳化學、綠色化學基本原理、生物活性有機磷雜環化學)以及英文書籍章節20部 (ACS book series, John Wiley & Sons, Springer, Elsevier,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獲得授權中外專利23項,受邀在學術會議上作報告80多次。

先后承擔湖北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天津市教委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研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 

編寫的《二氧化碳化學》2013年8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受到關注與好評。作為Springer “Green Chemistr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叢書series editor,組織出版了《二氧化碳轉化與利用》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Bhanage, Bhalchandra M.; Arai, Masahiko (Eds.); Series Editors: He, L.-N., Rogers, R.D., Su, D., Tundo, P., Zhang, Z.C., Series book Green Chemistr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 (ISSN: 2196-6982), 2014。2015年參與編輯出版了美國

2015年參與編輯出版了美國化學會系列叢書1194(2015年編輯出版了美國化學會系列叢書1194,二氧化碳的捕集與轉化進展Advances in CO2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ACS Symposium Series 1194。Advances in CO2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F. Jin, L-N. He, Hu, Y. H., Ed.; ACS Symposium Series 1194 ISBN 978-0-8412-3088-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Washington DC, 2015; Vol. 1194)。2017年編輯出版了“二氧化碳捕集與化學”專輯: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Volume 3, Pages 1-66 (February 2017, CO2 Capture and Chemistry 2017)。與意大利威尼斯大學Pietro Tundo 教授合作,完成了《Chemistry Beyond Chloride》專著的編輯與出版,ISBN 978-3-319-30071-9 Springer: Switzerland, 2016。2013年參與組織第246次美國化學會年會“用于碳捕集與轉化的材料與技術”(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for CO2 capture, Sequestration and Conversion) 分會。2015年召集并主持了第八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分會(作為召集人之一)。2017年6月11-15日在戈登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研究會議“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CCUS” 會議做1小時邀請報告:CO2 Chemistry: Combination of Carbon Capture and Subsequent Conversion。2018年受邀在“中國化學”刊物上組織編輯《二氧化碳化學》專輯。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